背景故事之

 


前言、未曾出發已無情

二十多年的國內遊歷之旅,為的是要「尋 找 黃 河」——尋找生命的根源、尋找身分的依歸。但二十年都過去了,黃河也身經目見過四次之多了,然而,卻是連心都「死」了,因為,那裡尋不著生命的根源,也找不著身分的依歸,於是,我不得不捨棄人間,遙望天際。這就是上一篇背景故事《不見黃河心不死》裡的「故事」。

然則,十三年前(一九九七年的暑假),我花費巨資「走出國門」,那趟大概是「空前絕後」為期二十三天歷經六國的「西歐之旅」,又是為了尋找甚麼呢?

說句實話,出發前,我並無多少「期待」,不外是羅馬看看 歷 史 文 物 ,瑞士看看 湖 光 山 色 而巳。可以說:

未 曾 出 發 已 無 情 !

自然,十三年前,我對 共 濟 會 一無所知,連名字也不曾聽過;對歐洲的歷史文化所知亦只是皮毛;至於對信仰人生的感喟就更不免流於淺薄,於是,此行之所見所感,自亦不免流於同樣的淺薄了。故此,本篇之所謂「我的歐遊雜記」,事實上算不得當日的「歐遊札記」,許多都是「事後孔明」,是事後以至十多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的良多感觸而已。然而,人生而能有所「事後孔明」,總比冥頑不化、固步自封、死不知錯好一點吧?於是,就把當日的零星感覺,附會以事後的歎息感慨,寫成以下的「歐遊雜記」,給大家像我一般無聊的時候讀一讀,用以「打發餘生」。

本來打算一篇過寫完這個題目的,但是,一者是篇幅頗長怕大家讀得吃力,二者是不想大家久候(進度十分緩慢),三者是想留點「餘種」等以後繼續「有貨賣」,於是,就一分為二,今天先完成「上篇」,「下篇」容後送上。

 


一、去羅馬不是為「朝聖」

此行的第一站是羅馬。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羅馬是歐洲基督徒的「朝 聖 中 心」,地位比聖城耶路撒冷更為崇高,自然,部分原因是由於它的交通較為方便,位處帝國中央,行程也比較安全。(耶路撒冷僻處羅馬帝國的東陲,後來又長期落在回教徒的手上。)不過,更大的原因,據天主教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羅馬教會是保羅彼得兩位「大使徒」曾經親自「坐鎮」的,地位自非任何「地方教會」可及的,也自然成了基督徒所謂「朝聖」的首選云云。

不過,我去羅馬卻不是為了「朝聖」。

這不是因為我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不是天主教徒,事實上,我對歐洲的「基督教」(廣義的,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等等等等),連小半點「同根共源」的感覺都說不上。象徵一點地說,我回祖國,總會很刻意地尋找「黃河」「長江」,但到歐洲去,我卻完全提不起勁去找甚麼「多瑙河」「萊茵河」之類。(見下圖)

去羅馬,一是為旅遊散心,二是為增廣見聞,如此而已。

事實也沒有令我「失望」,因為在羅馬,的確沒有真正屬於我的信仰根源,沒有能讓我心靈安頓的信仰依歸•說白一點,這裡沒有甚麼真是「基督教」的!我不是說羅馬「私底下」沒有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沒有一家真正的教會,我是說,明顯「擺著」的任何公開的「宗教標記」,我完全看不出是基督教的。

別的不說,大家只要「用心」看看 梵 蒂 岡 的幾個主要「景點」就會知道了。

這是舉世聞名的 聖 彼 得 大 教 堂 ,那寬闊的廣場、高聳的建築、粗大的廊柱、華麗的裝飾、工巧的彫塑,讓我看到的,統統都是「人 的 榮 耀」--

一、天 主 教 廷 (實 質 是 人 為 的 宗 教 架 構) 好 有 錢

二、人 類 的 建 築 和 藝 術 文 明 (人 本 主 義) 很 偉 大

這些明明是極露骨的「人本主義」,哪裡是基督教的?

自然,「教堂」裡也有些「疑 似 基 督 教」的東西,譬如疑似「聖母」和「耶穌」的像,有些據稱還是「傑作」:

它們是否「傑作」我可不管,不過,我卻一點也看不出他們彫出來、畫出來的,真是主耶穌和馬利亞,能引起我半點共鳴。

大家見許多照片拍得「朦朦朧朧」,當時的原因是因為室內拍照光線不足,又不許用閃燈之故。不過,這些「疑似基督教」的可疑物體會給我「朦朦朧朧」的感覺,也是「必然」的事,即是拍得怎樣「清晰」也是一樣!

至於主耶穌的謙卑、受難與祂的 釘 十 字 架 ,在這間「大教堂」的內內外外,連影都看不見!

倒是在大廣場的中央,豎立著的不是代表基督的十字架,而是大大幢代表 埃 及 太 陽 神 方 尖 碑!事實上,羅馬街頭到處都是方尖碑:

可惜,我在那個年頭與許多人一樣「眼盲心瞎」,只覺得有點「不對勁」,但說不出所以然來。(關於「方尖碑」的話題,俄網上已經說了很多,這裡不贅論了。)

還有,在彼得大教堂旁邊又有一座 梵 蒂 岡 博 物 館 ,館內一樣「金碧輝煌」:

但真正「驚人」的,是這間天主教「博物館」的「館藏」裡,竟然包含著大大小小的「偶 像」,請留意,下圖中的大門兩旁還有兩尊「疑 似 法 老 像」--

那個時候,我對 共 濟 會 一無所知,更不知它的 埃 及 根源,不過,我起碼知道,這些都不是 基 督 教 的!

可悲的是,今天許多基督徒都已經被西方的的主流文化「馴化」了,以至看見觀音關公等像,就會說那些是異教神像,但是看見甚麼阿波羅維納斯等等神像,卻說那些是「文化藝術」,全無「戒心」!(參看下圖)這間不知所謂的「梵帝岡博物館」裡面就有「阿波羅(太陽神)像」,可惜我那時無知,未有拍下照片。

當然,飽經蒼桑世故後,我已經很明白,好多基督徒去「朝聖」--其方式不管是實地去羅馬、耶路撒冷、趙鏞基的「純福音教會」或蕭律柏的「水晶大教堂」等地方「朝聖」,或更象徵性地去「投身事奉」、「學聖樂」、「讀神學」、「做修女」和「參與宣教」等等,他們真正上心在意的,往往不是 耶穌基督及祂的釘十字架 ,而是某種含含糊糊的「宗 教 感」

事實證明,像梵蒂岡的天主教那樣(其實今天的「主流基督教」也差不多),到處是含含糊糊的「疑似基督教」,掛上個可有可無的基督教招牌,但實質宣揚炫耀的卻是「人的本事與榮耀」,甚至明目張膽地擺滿異教神像(方尖碑和法老像),給人一個泛泛的、神秘而又偉大(好像很胸襟廣闊似的)的「宗 教 感」,是最能夠滿足人的「宗教需要」的。可惜,真正的基督信仰不能滿足人的這種「宗教需要」,因此,它從未「主流」過!

不知道甚麼是「泛 泛 的 宗 教 感」嗎?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就會明其大半。文章說的是「倫敦」,但用在「羅馬」身上也大同小異的。

 放大顯示

不錯,偉大的使徒彼得和保羅都曾經在羅馬「坐鎮」,不過,請大家記得,他們也是死在羅馬的羅馬人手上的,像他們的主死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手上一樣。這兩座所謂「聖城」(天主教的和猶太教的),事實上,卻染滿了舊約的先知和新約的使徒的鮮血。那些人自可厚顏無恥地修建「先知的墳」和「使徒的墓」,還把它們修建成甚麼「大教堂」之類招搖撞騙,但是,這就更足以證明,他們就是殺害先知與使徒的兇手的子孫。主耶穌當年斥責偽善的猶太人的話,完全可以用於斥責今天偽善的「羅馬教」: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

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說:

「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

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

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

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大家更別忘了,羅馬的另一著名「景點」,今天,我們可能連感覺都沒有,甚至覺得它很壯觀和偉大,但曾幾何時,它卻染滿了早期基督徒的殉道之血,那就是「羅 馬 鬥 獸 場」

右圖下方顯示的是鬥獸場的「地下室」,囚在裡面的,一是吃人的獅子,一是被吃的基督徒。這一段「血海深仇」,我們或者都忘得一乾二淨了,但上帝記得,祂必要為他們伸冤雪恨。

至於在 佛 羅 倫 斯 威 尼 斯 等地方的所見見聞,不外是高聳華麗卻不肯定究竟是甚麼教的「教堂」和放滿了各種「異教偶像」或者「疑似基督教藝術品」的「廣場」和「博物館」,看得令我心煩。

左圖是彫工極盡精細的佛羅倫斯的「聖母之花」教堂,但我天生就是個「粗枝大葉」的人,沒好氣給它一一細看。中圖是玉翡翠畫廊裡的「宗教畫」,但怎麼看都更似是異教徒的「神壇」。右圖是在統治廣場上的「仿大衛像」--但是我怎麼都想象不出這個「裸男」與聖經裡的「大衛」有甚麼關係!(在它旁邊倒有個希臘神話的海神像!)

就是這樣,我在意大利「滯留」了大約六天,看的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疑似基督教」

說句實話,我當時因為未知道共濟會為何物,更不知它對教會的「滲透」程度,對於那些「疑似基督教」,感覺上就說不上有非常的反感或懷疑,只是也說不上有甚麼好感,更不能找著任何信仰上的認同感,倒是越看越悶,越看越覺得「非我族類」。於是,急急離開威尼斯剩火車北上瑞士去,好丟下這裡「疑似宗教」而其實俗不可耐的「文物」( 還有令我望而生畏的 Pizza ),去看看那邊的湖光山色(這是好些「瑞士風景畫」給我的感覺),可惜的是……

 


二、在瑞士難睹「大自然」

火車馳進瑞士途中,只見山巒起伏,綠意盎然(照片因日久偏紅,所以看不出來),很令人心曠神怡,不似意大利那種滿身「銅臭」卻扮作「宗教」給人的「窒息感」。至於去到瑞士,下車的第一站,是 琉 森,驟看也是一片山光水色的小城風貌,也給我頗不錯的「第一印象」。

話說我在出發前已買了為期半個月的「歐洲火車證」,基本上可以在中西歐多個國家不限次數地乘搭火車,而歐洲的火車網絡更是非常發達,十分方便。在瑞士這個「全國皆景」的國家裡,最便宜又最賞心悅目的旅行方法,自必然是「遊火車河」了。於是兩三天之內,我就搭火車遊了大概半個瑞士。當然,話說回來,原來瑞士只有海南島一般大小而已。

卻是,人生失意總是十常八九,在羅馬看不到「真基督教」,在瑞士,原來也沒有「真大自然」

曾幾何時,我以為這些綠草如茵的小山岥是可以任我奔馳和躺在其上「親親大自然」的,怎料,我又是太過天真太過傻,走近一看,才發現處處都圍上欄桿,都是「私 人 物 業」--這裡沒有「大自然」!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很「文明」的「環保」或「保育」觀念,但我只知道,這種「環保」或「保育」是非常 昂 貴 的。事實上,瑞士的「大自然」到處都是憑著巨額的金錢「堆砌」或者「烘托」出來的。那些如地毯子般的草地,是很人工地刻意修剪出來的,而所謂「湖光山色」,也往往少不了「別墅」和「遊艇」的「烘托」,請看下圖:

我只知道,「大自然」本來是沒有「別墅」和「遊艇」的!而在這種「自然」裡,你看到的,實質都是財富與身分。

至於瑞士最聞名天下的,當然還是亞爾卑斯山上的「雪山美景」(如「少女峰」),那裡大概沒有「別墅」與「遊艇」吧--我想。可惜,還是不很「大自然」!

第一,我本來已經買了火車證,但是搭乘登上山頂的「登山火車」卻是要補上大額差價的,這就很不「自然」了,所以,我雖已經到了半山的因特拉肯(見下左圖),卻「拉」也不「肯」補票上山去,而只是矇矇矓矓地「遠眺」一下「雪山」就算數了(見下右圖)。

第二、兩年前(一九九五年),我已經用了遠為「自然」的方法--騎馬和徒步,登上了 新 疆 天 山 雪 頂 ,這樣,瑞士的雪山於我就不怎麼「稀罕」了。不只這樣,在天山那邊還有沒有圍上欄桿的非常「自然」的大片草地哩。有圖為證:

我 在 新 疆 登 上 了 天 山 ,是 我 畢 生 難 得 一 見 的 壯 舉 !

實話實說,我若說瑞士的景物風貌,特別是「遊 船 河、餵 天 鵝」那種「自在閒適」不迷人的話(見下面兩圖),我是撒謊了,但是,我準知道,我在瑞士銀行的戶口結餘裡如果沒有若干個零,這是與我無關的(除了乾羨慕之外)。這裡並沒有真正的「大自然」,或說,這裡的「大自然」都早就被有錢人和銀行家「收購」了。

土茵湖遊船河遊了大半天                 在琉森湖畔見人們在餵天鵝

當然,大家明白,就是去新疆上天山也是花費不菲的,畢竟,做「遊客」到底是件相當奢侈的事。令我完全不眷戀於瑞士的湖光山色的一個更根本的原因,是那裡完全喚不起我深層的「根 源 感」,因為她既不是「我 的 祖 國」(我可以用近乎不可理喻的理由「寬容」她的種種不是,而到天山而不登山頂,我會很「遺憾」,但到瑞士不登山頂,卻全無這種感覺),也不是真正的「大自然」--「天 父 世 界」

雖信(真的)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粲〈登樓賦〉

容我說得「玄」一點,就是別人去旅行是「橫向」的,而我卻是「直向」的。所謂「橫向旅行」是「空間之旅」,但「直向旅行」卻是「時間之旅」。「橫向旅行」關心的是這地方「美不美」,但是「直向旅行」關心的卻是這是不是「吾土」,是不是「我的家鄉」--民族上、文化上、信仰上的家鄉。

我天生就擺脫不了對「尋根」的極大想望,簡直是無藥可救!而「尋根意識」也決定性地影響了我的「旅行哲學」

原來,人要尋找天父--生命的「根源」,第一是直接地憑著「信仰」(上帝的啟示)、第二是較間接地憑著「大自然」(上帝的創造)。可是,在羅馬,我見到的是人工堆砌而成的「宗教」,在瑞士,我見到的是人工斧鑿出來的「大自然」,正是:

假 的 真 不 了 !

這些(偽)信仰和(偽)自然,都絕對不可能讓人真實地親近天父。

最後,我更加非常「吊詭」地發現,俗不可耐的「銅臭」不但可以包裝為「宗教」(羅馬),甚至可以包裝為「大自然」(瑞士)。人心的詭詐,一至於此!(當然,這不是我當日旅行歸來就馬上有的「結論」,而是我在這三十年來的信仰心路上,對別人和自己無情地「拆解」之後,得出來的慘不忍睹的結論。)

真沒想到,意太利看「假基督教」看得厭倦了,到瑞士來,看到的,卻是更「不可思議」的「假大自然」,真是「吾不欲觀」。無可奈何,只有繼續上路,到蘇黎世匆匆一看後,就到巴塞爾搭夜車北上德國去了……

眼下,只去了意大利和瑞士兩個國家,行程未及一半,但已經有「不 如 歸 去」之感!

在意大利,原先想看的「歷史文物」看得我意興闌珊,在瑞士,本來要看的「湖光山色」也看得我索然無味。「人工的」不想看,「自然的」沒有得你看,餘下來的四個國家--德國、荷蘭、法國和英國,還有甚麼好看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