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第43期)
上期提問:
以下兩張是筆者最近拍到的照片,大家看看它們怎樣「疑似」,並猜猜我是在甚麼地方拍到的--
拍攝位置:香港.馬鞍山.新x城
應留意到四週有許多「太陽標誌」吧?(見上右圖)
但有一樣大家可能會看漏眼,就是為數不少,若隱若現的「方尖碑」(見紅色箭頭)--
留意碑上還有一個「太陽」,非常符合方尖碑供奉「太陽神」的宗教原意
弟兄姊妹,你們是否發覺,許多「商場」(或屋苑或車站等等)的裝熿設計,竟然更像間「異教神廟」?其實連國內也是,台灣我沒去過,相信也不遑多讓。下次逛商場,記得不要只顧購物,也留心它的裝熿設計,覺得古怪不明所以的地方,想想甚麼與「太陽(神)」有關,便八九都會猜中。
說來「有趣」,但想深一層,原來滿街都是「異教神廟」,而且自己逛了這許多年卻懞然不知,不「毛骨聳然」麼?
本期提問:
以下是一讀者提供的照片,更為奇怪,耐人尋味,大家猜猜它們的「出處」和「寓意」吧--
若想不出有甚麼「寓意」,請回頭看今期「每月家信」,找找「靈感」!
宗教意符不可亂用
意符或象徵(symbol)的運用不是「主觀任意」的,創作也需要有一定的規範。
金字塔、方尖碑、獅身人面像等毫無疑問的「埃及意符」,是絕對不應該應用在宣揚基督教信仰的物品上面的,因為聖經,整體上賦與「埃及」一個非常負面的形像,這是公認的客觀判準。但筆者最近竟看見一幅這樣的「佈道會」海報(左圖),而且它的構圖更與《越空行者》的官方網站(右圖)非常神似--
http://photo.xanga.com/tpajsda/e9c0c175733828/photo.html http://www.jumperthemovie.com/
這不是設計上抄襲的問題,而是宗教意符竟被如此亂套的問題!
舉個極顯淺的例子,就是你可以在香港基督教界中,找到許多間名不副實的「錫安堂」或「迦南堂」,但卻一定找不到「埃及堂」或「巴比倫堂」;你也可以發現為數不少的「約瑟團契」或「但以理團契」,但一定找不到「法老團契」或「尼布革尼撒團契」,這是因為「錫安」、「迦南」、「約瑟」和「但以理」都是聖經中相當正面的形象,但「埃及」、「巴比倫」、「法老」和「尼布革尼撒」卻是公認的負面形象。這些根本就是基督教常識,毋須爭論!!!
獅身人面像這個「埃及意符」,令人聯想到的,一定是「太陽神」,絕不會是「耶和華」,這是小學生程度的宗教常識,亦毋須爭論!!!
原來,今天不只商場,連「教會」本身,也越來越異教化,甚至埃及化了--若獅身人面像也「沒所謂」,相信不多久,你可以在教會刊物上看到「觀音」或「如來佛祖」了! 當然,天主教的大本營聖彼得大教堂對著的,不正正是一幢太陽神方尖碑麼?
其他的,還有甚麼是「接受」不了的呢?
反叛到如此地步,應該知道,主必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