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至 九 按此跳至今天日誌

 

默度餘生(一)                     2017 年 3 月 20 日(一)

默度餘生

從今天起,俄網只有一個主題:「默度餘生」

其實俄網從來就只有這個主題,因為人生與信仰本來就只有這個主題。豈不知--

人生而絕望,

人生而等死,

人生而待定罪待拯救,

是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信仰的核心基礎?

沒有絕望,就沒有信仰!

都快十三年了(2004-2017年),俄網把「絕望信息」已經說了個遍:絕望的,大概都絕望了;不絕望的,那就我絕望吧。

很累,不想再寫什麼「大題目」,就寫些隨想、雜感、釋經短篇之類,默度餘生。這就好比,一個末期病人的最大心願,總是:

讓我靜靜!

網上圖片 

……

問誰更「靜」?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

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

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 太 24:37-39

其實,我心裡一點不靜,「靜」得出奇的,倒是這個世界。

大洪水?以色列亡國?太遙遠了吧?──可是,兩次世界大戰?日本被核炸?九一一襲擊?三一一海潚?……都很遙遠嗎?我卻感到,世人之「冷靜」,真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似的!

世人跟我其實都「默度餘生」,所不同的,是他們表面很「吵」(吃喝嫁娶)其實很「靜」(不知不覺),而我則表面很「靜」(無聲無息)其實心裡既「吵」(滿心憂患)亦「靜」(盼望將來)。

既吵亦靜?

請不要給個「Like」。想清楚,你究竟明白不明白我說著什麼?

……

「歷史三亡」

信仰的絕對根據,是「絕望」,回到聖經去,更是非常具體明白的「三重絕望」,我稱之為「三亡事實」(歷史三亡)

亡 世──大洪水審判顯示這世界曾經「亡世」至少一次;

亡 國──以色列歷史顯示以色列曾經「亡國」不只一次;

亡 教──聖經歷史及預言說教會也要「亡教」不只一次。

這絕望真相就是:世界曾經「亡」過,以色列曾經「亡」過,連教會也曾經「亡」過(猶太教)以及最終再「亡」(基督教)一次。(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不是全都變成了「金牛犢教」嗎?有分別嗎?)

但人都是「樂觀」的:

世人連對世界都不絕望,都在吃喝嫁娶、蓋造買賣、持續發展、開發文明還探索火星……。

猶太人即或對世界(外邦人?)絕望,對他們自己(譬如所謂「以色列復國」)卻不絕望,甚至以為「猶太人可以救地球」。

虛假膚淺的「基督徒」則即或對世界及猶太人都絕望,對所謂「教會」卻不絕望,甚至以為「基督教可以救地球」。

可是,聖經明明白白啟示了「三重絕望」(歷史三亡),你真是基督徒,真的明白聖經,你很應該是個「最絕望」的人。

我倒是真的不明白那些「基督徒」是怎麼讀經的,那些「牧師」又是怎麼解經的,他們怎麼可能抽離沉痛、可怕、絕望的「世界亡世史」、「以色列亡國史」以至「教會亡教史」來解讀聖經和演繹信仰?

--你心裡有「大洪水滅世史」,哪裡還會有「XX救地球」的妄念?

--你心裡有「以色列亡國史」,哪裡還會有基督再來前「復國」的迷思?

--你心裡有「教會亡教史」,哪裡還會有「基督化世界」之類的痴想?

……

「末日三亡」

我曾以為,讀經讀史是為了防止「歷史重演」,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

讀經讀史原不是為了防止「歷史重演」,而是為了更早知道(肯定)「歷史必要重演」,然後做好準備,好在不免於「重演」之時,可以稍留餘種或者略減傷亡,就像你知道一定會撞車之前會握好扶手那樣。

大洪水審判發生過,末日必會重演,而且更徹底──

太 25:37-39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以色列亡國發生過,末日也必要重演,而且更慘烈──

亞 14:1-2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你的財物必被搶掠,在你中間分散。因為我必聚集萬國與耶路撒冷爭戰,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城中的民一半被擄去;剩下的民仍在城中,不致剪除。

教會(猶太教)亡教發生過,末日亦必會重演在基督教身上,而且更可憎──

帖後 2:3-4 ……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

聖經啟示與我們「三亡事實」(歷史三亡),原來是要進一步告訴我們,末世必定會發生更徹底、更慘烈、更可憎的「亡世亡國亡教」事件(末日三亡)。為此,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什麼準備?我再說一遍:

不是準備制止這「末日三亡」,而是準備迎見它們,即忍耐「末日三亡」必要帶來的暫時的災變、苦難、逼迫以至絕望感(總結言之曰「試煉」),默度餘生,盼望主來。

讀經要是始終讀不出「歷史三亡」,怎可能生出(真)絕望,從而知所戰兢恐懼,從而建立提醒與幫助我們迎見與忍受「末日三亡」的(真)信心?

唉!不要擔心有沒有俄網,甚至不要擔心有沒有聖經,人真要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心肝」。

人沒有「心肝」,讀什麼都沒用!

……

不只今天,以後的日誌都會寫得簡短些。

 

 

 

默度餘生(二)                     2017 年 3 月 21 日(二)

移山的信心?(一)

說「從今以後,俄網只有一個主題」,是「說大」了些,起碼,「小題目」譬如「移山的信心」,還是有的。

什麼是「移山的信心」?

只要你有幾年「教徒年資」,我十分相信,你一定聽過,甚至說過,甚至「教訓」過別人什麼「信心可以移山」之類,而所謂的「聖經根據」,大致如下:

太 21:18-22 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不過,我疑心我是「說多」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所謂「聖經根據」,實質只有:

太 21:21-22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沒有門徒的「提問」和主耶穌說話的「背景」,只有一個莫名其妙的「回答」。

再不過,我疑心這或者還是「說多」了,實情很可能只剩這句「金句」:

太 21: 22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更「省」些,是半句:

只要信,就必得著!

不是嗎?

君不見,一天一地都是這樣的「書籤」、「精品」、「口號」以至「金句式講道」嗎?連「T恤」都有哩!

 

事到如今,大家不如先「靜默」(默哀)一分鐘,想想關於「移山的信心」,你究竟聽過說過甚至「教訓」過別人些什麼?……

………………………………………………………………………
………………………………………………………………………
………………………………………………………………………
………………………………………………………………………
………………………………………………………………………
………………………………………………………………………
…………………

沒什麼難度,「谷歌」或「百度」一下「移山的信心」,就滿街都是(既滿街都是,就不註明出處了,無聊你且自己找找)。

有的在講「宗教常識」:

重點不在移山,重點是在信,而耶穌所指的信心是按著神的旨意求,一點也不疑惑的信,所以神的旨意若是要你移開這座山,而你也清楚知道這是神要你做的,你心中沒有疑惑,也沒有作難,就去行了,那麼這座山必然要移開,因為在人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有的在講「心理學」:

可能思想,移山的信心由一個問題開始,HOW?如何?因你明白這是真的,對那座山說「移開」,它就會移開,消極思想的人會想:好吧,山,移開吧!他站在那兒,然後走開,看,我早說它不會移動的,可能思想家卻會說,讓我做給你看。意思就是問那問題,當遇見不可能的情況,你就問如何,如何成為可能呢?

社會要發生甚麼事,世界要發生甚麼事,才能使它變得可能,看看世界過去一世紀的歷史,有無數例子,從登陸月球到互聯網的發展,到通訊科技的發展,數十年前這些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一百年前不可能有人認為登陸月球是可能的,今天我們看見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有的簡直在講「魔術」(巫術):

約爾牧師鼓勵會眾,當遭遇難關,為之祈禱與持續相信神固然很好,但更重要地,奉主名向難關出言,宣告恩惠,命令難關離去。他並引用大衛靠主名宣告得勝,擊敗歌利亞;以及神創世,以言語造光,驅散黑暗等,說明奉主名對難關出言,並持守信心,神必動工,成就奇妙的事。

有的更「不知他在說什麼」:

啟示錄記載,主耶穌再次回來之前,新婦級信仰的基督徒,必須成長至擁有移山的信心及「說」的能力。按著主耶穌的吩咐,唯有達至擁有移山這種程度的信心,才稱得上是最巔峰級數的信心。如此,新婦才能夠在被提得著復活身體後,與主耶穌穿梭時空,返回時間之初,以鐵杖轄管萬國,鋪設「玫瑰園計劃」的共同信息,成為謎題,配合歷史的發展。

甚至,新婦級的基督徒需要返回 12,000 年前,按著「玫瑰園計劃」的共同信息,用移山的信心與「?」的能力,以聲音命令石頭建造 12,000 年前的 Giza 金字塔。成為比人類被造還要早 6,000 年前的古文物,預示人類歷史結束時,世上最重要及最偉大的事件,即是「2012榮耀盼望」信息及真命天子的教會終於誕生。

……

我說過,從昨天起,我的日誌都要簡短些。

唉!話多何用?聖經有兩吋之厚,大夥兒記得的,還不是「金句」?

大家且回去閉門苦讀馬太廿一章幾遍,看看上文提到的所有類別的「移山的信心論」,包括最「溫和」最「常識」的那些說法,其實都是怎樣的徹底偏離經文原意,甚至大大扭曲基督信仰……

 

 

 

默度餘生(三)                     2017 年 3 月 22 日(三)

移山的信心?(二)

首先,我非常疑心,許多人是把聖經「讀」成這樣的:

早晨回城的時候,大夥兒還沒有吃早飯,都餓了,耶穌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大家說:

不用擔心,看我的──(對無花果樹)嘛哩嘛哩哄∼∼

那無花果樹立刻結滿纍纍的蟠桃一樣的果子,又香甜又爽脆又多汁。眾人分著吃了,都大大的歡喜。

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主啊,你是怎麼做得到的呢?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我不是刻薄,也不是說笑。我真的十分疑心,許多牧師學者信徒「讀」到的,就是這樣的「聖經」,至於他們是「怎麼做得到」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非如此,昨天提到的那些「移山的信心論」,就真不知他們是怎麼演繹出來的。

當日的「現場情況」當然不是這樣,且是洽洽相反,極之費解而且恐怖:

太 21:18-20 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

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

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主耶穌看來不很「友善」,不是見無花果樹沒長出果子,就「嘛哩嘛哩哄」變出纍纍果子來,而是──

把 它 活 活 咒 死 !!

看啊!這才是原裝正版的「無花果樹事件」,一點不正面,一點不溫馨,一點不可愛,更一點不「迪士尼」。我肯定「清教徒牧師」甚至「基督徒家長」一定不會讓他們的信眾及子女看這「教壞人」的故事。結果,有意無意間,他們就把原來的「無花果樹事件」讀成解作上述那個「迪士尼版」了。

信我,不會死錯人的!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若不先把「迪士尼神學」徹底丟棄,

你就不要指望從聖經中讀出真理來!

……

回到原來聖經,單就馬太廿一章,上帝或主耶穌會因著你「不結果子」而「把你活活咒死」的事例,已經隨處可見:

太 21:12-13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太 21:23-32 耶穌進了殿,正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他說: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注意,主的意思不是說「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即或「不懊悔」也可以「進神的國」,只是「後」一些。考之整體啟示,人若「不懊悔」是斷不能「進神的國」的。)

太 21:33-41 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裡面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

收果子的時候近了,就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園戶拿住僕人,打了一個,殺了一個,用石頭打死一個。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比先前更多;園戶還是照樣待他們。後來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不料,園戶看見他兒子,就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佔他的產業!他們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

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他們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

看到嗎?把「不結果子」(喻指不稱職、不合格,不知悔改)的人「趕出聖殿」、「拒諸天國門外」、「殺掉」(逐出葡萄園),那要旨不正正跟主耶穌把不結果的無花果樹「活活咒死」一樣嗎?只是同一個說法(真理)的多方演繹而已。

事實上,馬太廿一章正是如此作結:

上帝的國必從你們(不結果子者)奪去,

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

── 太 21:43

總之,「無花果樹事件」必定要放在整個廿一章來理解,「咒死無花果樹」的寓意故亦只可能是:

不結果者必被開除天國國籍,殺無赦!

……

絕不一樣的「移山」

好了,第廿一章的「氣氛」既是如此之「殺氣騰騰」,在「現代心靈」看來,更是非常的負面、消極、充滿「破壞性」。那麼,出現在同一章聖經之中的「移山的信心」,我們還可能「解」得那麼正面、積極、有「建設性」嗎?

只怕不可能了!

耶穌回答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

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我非常疑心,另一個「致命關鍵」是許多人根本不通「聖經典故」,於是隨意把主耶穌說的「移山」誤讀為好像「愚公移山」一般的「中式迪士尼故事」──

即是把「只要有信心,凡事必得著」的真理完全低貶為「只要有恆心,凡事會成功」的同一碼事……

 

 

 

默度餘生(四)                     2017 年 3 月 23 日(四)

移山的信心?(三)

任何一套語言,都必定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成語典故,是不能直接按字面理解的,聖經語言亦不例外。故此,我們要正確解釋主耶穌口中的「移山」,就不但要將它放回經文的脈絡處境裡去,還要放回到聖經語言的某些「特定用法」裡去。若此,你就不難發現,「移山」既不是「西方巫術觀念」下的「嘛哩嘛哩哄」,也不是「中式哲理寓言」裡的「愚公移山」,而是別有深意的。

? 

……

「咒詛的信心」?

昨天我已經多次提到,馬太廿一章的氣氛是十足「殺氣騰騰」的(其實馬太廿一至廿五章都是這個氣氛),充滿著報應、審判、咒詛以至「末日」等信息,總之「不結果就把你活活咒死」。

在這樣的氣氛與語調之下,我們難以想象,所謂「移山的信心」中的「移山」可以解釋得如一般所謂的「正面和積極」,例如說「山」就象徵困難障礙,而「移山」就象徵移除或克服這些困難障礙之類。當然,還有更正面更積極的說法,就是什麼「為上帝做大事發大夢」云云。

回到馬太廿一章裡的「肅殺氣氛」與「咒詛主題」,我十分疑心,「移山的信心」只可能理解為一種「咒詛的信心」,大意是──

你若有信心,你咒誰死誰都死!

早被「迪士尼」徹底「馴化」的你,一定接受唔到這種「咁惡毒」的信心。若此,你還怎麼信?出埃及記的「迦南屠城」與啟示錄的「末日審判」,難道不「惡毒」嗎?

我不跟你糾纏了,你接唔受到,我還是要說下去的。

總之,在這個「惡毒」的前提之下,什麼謂之「移山」,你必定要盡量──「想得惡毒」!

……

「石沉大海」

聖經可有什麼論到「移山」的「惡毒典故」呢?

當然有:

耶 51:24-26 耶和華說:我必在你們眼前報復巴比倫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錫安所行的諸惡。耶和華說:你這行毀滅的山哪,就是毀滅天下的山,我與你反對。我必向你伸手,將你從山巖滾下去,使你成為燒毀的山。人必不從你那裡取石頭為房角石,也不取石頭為根基石;你必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 51: 60-64 耶利米將一切要臨到巴比倫的災禍,就是論到巴比倫的一切話,寫在書上。耶利米對西萊雅說:你到了巴比倫務要念這書上的話;又說:耶和華啊,你曾論到這地方說:要剪除,甚至連人帶牲畜沒有在這裡居住的,必永遠荒涼。

你念完了這書,就把一塊石頭拴在書上,扔在伯拉河中,說:巴比倫因耶和華所要降與他的災禍,必如此沉下去,不再興起,人民也必困乏。

啟 18:20-21 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啊,你們都要因他歡喜,因為神已經在他身上伸了你們的冤。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

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說:

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

決不能再見了。

巴比倫大城(像徵一切邪惡勢力)必要像「大山」或「巨石」被猛力「扔在海裡」「永不超生」。這個「移山典故」就是聖經中最「出名」(奇怪是大家為什麼好像從未聽過)而且「最惡毒」的咒詛,卻是跟上文那「不結果就把你活活咒死」的「無花果樹事件」的氣氛與要旨完全匹配啊!

顯然,主耶穌提到的「移山」可不是隨口打個比方的,而是依據「巴比倫必要像大山(巨石)被扔在海裡永不超生」這個極為重要的聖經典故來說的,為的是進一步確定、強化與豐富「無花果樹事件」的信息與內涵。

換句話說,主耶穌說的「移山的信心」的真義就分明不是泛泛的「克服困難的信心」,更不是夸夸其談的「為上帝幹大事發大夢的信心」,而是

「你若有信心,你咒誰死誰都死」

這個大家難以接受,甚至從未想象過的「毒惡的信心」

……

一定死!

當然,考之於上文下理,考之於聖經的整全啟示,更考之於天父上帝的為父心腸,聖經其實從來沒有教過我們任意咒詛別人的。

什麼意思?

第一、被「咒死」的都是「不結果」的「該死之人」。他們並不是一時之間結不出果子(像起初說不去葡萄園作工但後來去了的「大兒子」),而是始終結不出果子來(像起初說去但終歸沒去的「小兒子」)。

第二、經文好像說到我們可「主動咒人」,其實不然,因為唯一有資格「咒人」(判人死罪)的只有天父上帝。我們的信心並不是用於「自信自己可以去咒死人」,而是用於「相信天父對惡人的咒詛必要成就」,即堅定相信──

上帝咒誰死,誰一定死!

好了,請大家再讀一遍這段經文,我給大家如實解一遍。

太 21:21-22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主耶穌的意思不過是:

你們要對天父對惡人的咒詛有信心

看啊,

就像眼前這棵「不結果的無花果樹」給我活活咒死,

巴比倫(歷史的、靈意的)等一切邪惡勢力,

最終都必要受咒詛、得報應、被毀滅,

都要像「大山被扔進海裡」那樣--永不超生!!!

唉,明明白白的,怎麼都解不出來?

……

干吾底事?

但問題又來了:這關我的信心什麼事?

上帝咒誰死,誰可以不死呢?我有信心沒信心,會有影響嗎?難道我沒有信心,上帝的「必死咒詛」就會成了「不一定死」?……

再說,被上帝咒詛的人死不死,關我事嗎?又不是我要咒他……

 

 

 

默度餘生(五)                     2017 年 3 月 24 日(五)

移山的信心?(四)

大家不必煞有介事懂什麼「釋經學」,只要你稍通人情世故,就必知道,所有「技術性」失誤,例如未搞通上文下理背景脈絡,不了解聖經語言的修辭故典,都是很次要的,因為叫我們歪解謬用聖經到如此離譜的地步的,那遠為根本與致命的原因──

必是:你根本「無心裝載」!

或說:你本就「早有成見」!

或說:你其實沒「需要」讀經!

或說:你壓根兒沒「需要」讀出真理!

我打個十分顯淺的比方:你給一個「完全不相信自己會有病」的「病人」講解他的診斷報告,他除了「我根本沒有病」(我非常健康)之外,還會「聽」到什麼呢?

主耶穌以非常驚嚇的「把無花果樹活活咒死」作實證示範,再以聖經中很經典的「惡人終必如石沉大海永不超生」為比喻解說,不是把「咒詛的信心──對惡人終必受報的信心」說得非常明白了嗎?可大夥兒怎麼完全「聽」不出來,反倒「聽」出了「嘛哩嘛哩哄」與「愚公移山」?!

那原因必然是:

你壓根兒沒有「需要」知道(更別說相信)「惡人終必受報」的真理!

你為什麼「沒需要」呢?

第一是你是個「迪士尼」,很以為這世界只有「好人」(最多是些小混混,不是大奸大惡啊)。既是沒有「惡人」,那麼「惡人終必受報」這個說法就不免多餘,而且顯得暴戾甚至會「教壞細路」。

第二是你是個「法輪功」,很以為這世界除了必要被「天滅」的中共之外,統統都是「好人」。天殺的中共固然「終必受報」,但是亦只限於中共而己。「法輪大法」是最講「普渡眾生」的,「惡人終必受報」絕不是我們的核心教義喲。

第三是你是個「美國隊長」,也以為這世界確有不少「惡人」(例如恐怖分子與「野蠻國家」),不過「惡人」卻是連「天滅」都不必的,因為你老子我就會出手「教訓」甚至消滅他們。對,「惡人終必受報」,可是這個卻不是我對「上帝」的信心,而是我對「我自己」的信心(雖則──你明的──我滿口「我信上帝」)。

你是個「迪士尼」或「法輪功」或「美國隊長」,或他們的「粉絲」,換個說法,就是你十分以為「世界好端端的,我自己也好端端的」。那麼,你就實在毫無「需要」有這個什麼「咒詛的信心──對惡人終必受報的信心」。你既然沒有這個「需要」,就自然「聽」不出來,而只「聽」出你「需要」的那些東西。

哪你「需要」什麼呢?當然就是--

肯定「世界很美好,自己更美好」!

世界如此美好,當然是「有夢想必成真」;

我更如此美好,當然是「有志者事竟成」。

於是乎,「嘛哩嘛哩哄」與「愚公移山」就因著這些「需要」而被「聽」出來了。

終於明白了沒有?

……

我需要……

好可惜,我「需要」

我不是個「迪士尼」或「法輪功」或「美國隊長」,甚至不是他們的「紛絲」,我看世界、看教會、看別人甚己看自己,都遠遠沒有他們看得的那麼「美好」。

我看聖經讀歷史觀人間,看到的,卻是綿綿不絕的戰爭、殺戮、罪惡,還有冤情。這世界不只充斥惡人,更且惡人當道已久,我卻未見他們真正受報,單就大英邪種的欺世盜名橫行甚至「風流」至今,就夠我忿忿不平。

我卻又知道,自己也不是善類,更不是「正義超人美國隊長」,我沒資格亦沒本事替天行道懲辦惡人。我似乎只得眼巴巴看著惡人永遠當道,永遠不受報應。

自然,你若是個「約瑟教徒」(偽基督教版的「迪士尼」),即號稱「基督徒」,其實信奉的不過是泛泛的道德主義與「信耶穌會發達主義」,你當然「讀」不出就是聖經都滿滿記載了「冤情」──從亞伯的殉難,到眾先知的殉難,到眾門徒的殉難,無盡冤情,纍纍血債,卻是至今,上帝卻好像還不「過問」,還不替他的眾聖徒向惡人報仇雪恨。

你還不替我們伸冤,要到幾時呢?

想想,你是沉冤未雪的聖徒或他們的弟兄,你是亡國被擄的以色列子民,你是因著信在人間飄流無定無處容身的信仰者,你能夠沒有這個「需要」──就是盼望主基督再來報應惡人,將他們狠狠的「扔下海裡」嗎?

請大家再讀一遍這經文:

啟 18:20-21 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啊,你們都要因他歡喜,因為神已經在他身上伸了你們的冤。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

我們基督徒不是喜歡暴力或報仇,天父「把巴比倫大城扔在海裡」,我們所以「歡喜」,是因為上帝「隱藏」了千年萬代的公義終於完滿展現充滿天地!

我們歡喜,不僅因為「伸了我們的冤」,更因為這就「伸了上帝的冤」--皇天有眼!

……

明者自明

回頭說說,主耶穌為什麼在那個「場合」(馬太廿一章)提出「咒詛的信心」(對惡人終必受報的信心)?

因為那不只是主耶穌「殉難」(釘十架蒙冤受死)的前夕,也預表著我們每個基督徒因著信(追隨基督)也注定一生「殉難」的前夕。

動心想想,我們要是沒有「咒詛的信心--對惡人終必受報的信心」,即真真正正的「移山的信心」,怎麼可能一輩子在不明不白的冤屈磨難中信下去、忍下去、等下去?

總而言之,「移山的信心」不是「移除」什麼「山」的信心,而是對惡人終必像「山」被「扔進海裡」永不超生的信心,亦即對天父上帝終必伸張公義,對眾聖徒終必沉冤得雪得蒙拯救,有堅定無比的信心!

明者自明,你有跟我的一樣的「需要」,自會明白。

 

 

 

默度餘生(六)                     2017 年 3 月 27 日(一)

移山的信心?(五)

俄網說過,沒有絕望,就沒有信仰。與之密切相關,甚或可理解為同一回事的,是沒有冤情,就沒有信仰的需要,更沒有「移山的信心」(堅信惡人終必受報)的需要。

今天,我再引一段大夥兒經常拿來「講信心」的經文,看看我們把聖經曲解謬用到何等可憐可哀甚至可憎可怖的地步。

切求婦人的「信德」

路 18:1-8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官,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後來心裡說:我雖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他伸冤吧,免得他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我打從「立志」默度餘生後,人就越發懶散,所以,針對這段經文,「主流」怎麼理解怎麼應用,我懶得引述了,反正都是「常識」,你自己都很會說很會編的。

我疑心大夥兒一見「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這句「金句」,「下文」自會自己「編」出來,「意思」自會自己「加」上去。他們編出來加上去的,當然都是「固有常識」或按他們的「需要」而無中生有的「亮光」。不可能還有別的!

於是乎,經文裡說到的「信心」,上文下理背境脈絡,統統沒人理,一律被解讀為「嘛哩嘛哩哄」或「愚公移山」之類,即只要你「有信心」,「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即跟上帝「死纏」,就「凡事都能」,就「凡事可成真」了。自然還會有些自作聰明煞有介事的「平衡說法」,說「你總得按著上帝的旨意求」,之類,其實一樣離天萬丈。

大家且再讀一遍這經文:

路 18:1-8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後來心裡說:我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他伸冤吧,免得他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難道你還沒看到那關鍵字眼與主題?即主耶穌說著的「信心」是針對著對什麼事情的信心呢?

「伸 冤」

明明白白,主耶穌說著的是「切求伸冤」的信心,是「堅信上帝終必為你伸冤」的信心,跟馬太廿一章的「移山的信心」(堅信惡人終必受報的信心)是完全同一碼事啊!

……

「食字」解經法 

卻是,怎麼大夥兒竟都可以把「伸冤」這個至為關鍵的字眼與主題完全「吞」(食)了呢?

還不是因為他們都是「迪士尼」、「法輪功」、「美國隊長」或「約瑟教徒」,是世界的既得利益者,至少是很以為自己「好端端」的,一句話,「零冤情」

要求一個「零冤情」的人將信心聯想到「伸冤」,這是「零可能」。

於是乎,聖經裡一切提到信心的經文,他們都「無條件」地當然解讀為「有夢成真」「有志者成」「常常禱告就一定成功」之類的所謂「信心」。

……

「扮懵」解經法

最好的「解」(消解、毀掉)聖經的方法,除了「食字」,還有「扮懵」(裝蒜),就是故意聽不出經文是「針對你說」的。且看主耶穌針對這路「偽信徒」,本是說得明明白白的:

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

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

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

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

然而,

人子來的時候,

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主的意思其實很「露骨」,就是「人子(我)來的時候」,自以為「有信心」的人的確很多,不過,他們有的不過是「發大夢幹大事」的那路「信心」,至於盼望我來替他們伸冤雪恨,堅信惡人終必受報的那種「移山的信心」,我會「遇得見」嗎?

言下之意,是「不多」也!

……

還是讓我靜靜

今天,一天一地,沸沸揚揚都在「講信心」,卻是真正「切望基督再來替聖徒伸冤」的,遇不見幾人。這不正正就是今天的「教會寫照」嗎?

算了,一個渾然不知「冤情」為何物的世界(甚至教會),一個即或有所謂冤情卻很以為「自己都搞得掂」的世界,當然沒有「需要」有「切望伸冤」這種「消極信心」。於是乎,任聖經說得再明白甚至「露骨」,人們都只會是「看是看見,卻不明白;聽是聽見,卻不曉得」的。

俄網的日誌怕會越寫越短了,每天一個「點子」,「點到即止」。想想,連主的話人們都全然無心裝載,我話多何用?

我還是「默」度餘生好了。

 

 

 

默度餘生(七)                     2017 年 3 月 28 日(二)

移山的信心?(六/完)

今天再補充一段跟「移山的信心」大有關係的經文。跟馬太廿一章一樣,它也是經常被人們引用為(他們所謂的)「移山的信心」的「聖經根據」的。

為清晰眉目,我將馬太及馬可的「符類經文」並列如下:

主耶穌趕出啞巴鬼

太 17:14-21

可 9:14-29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

 

 

 

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裡,屢次跌在水裡。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他們卻不能醫治他。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

 

 

 

 

 

 

 

 

 

耶穌斥責那鬼,

 

鬼就出來;

 

從此孩子就痊癒了。

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或作:不能趕他出來)。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他的安。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什麼?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他被啞巴鬼附著。無論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

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他們就帶了他來。

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地抽瘋,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耶穌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說:從小的時候。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你若能做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有古卷:立時流淚地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鬼說:你這聾啞的鬼,我吩咐你從他裡頭出來,再不要進去!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的抽了一陣瘋,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但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的問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他去呢?

 

 

 

 

耶穌說:非用禱告(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或作:不能趕他出來)。

留意到嗎?同一件「趕鬼事件」的「馬太版」明顯多了這麼一段: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於是,就被我們的牧師學者們大吹大擂為(他們所謂的)「移山的信心」的「聖經根據」之一。

但同一件「趕鬼事件」的「馬可版」,不但沒有了這段很可以讓人「心花怒放」的「移山的信心論」,反倒多出了許多十分「負面」的細節描寫。

譬如那隻鬼似乎不怎麼「給臉子」主耶穌,不是一見主就「跪地求饒」,而是「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地抽瘋,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好像要給主一個「下馬威」似的。

又譬如主耶穌見此,居然不是馬上動手解救那孩子,反倒愛理不理似的,「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急得那做爸爸的回答說:「……你若能做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少不免讓我們感到,主耶穌還「問無聊問題」,真是沒「同理心」。

又譬如,主「斥責那污鬼說:你這聾啞的鬼,我吩咐你從他裡頭出來,再不要進去」,但那鬼可不是馬上「應聲就走」,反而是「喊叫,使孩子大大的抽了一陣瘋,就(才)出來」,而且「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

總之,經過馬可「補充」之後,我們發現整個趕鬼過程不但不是「速成」,甚至算不得「順暢」,甚至很有點不風光不體面,跟宗教家們的「理想」相差極大。

……

關乎生死的「補充」

馬太只說「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表面看,確很有「嘛哩嘛哩哄就搞定」的神采意態,很叫我們的牧師學者心花怒放樂不可支渾然忘了人間何世上帝何人。我們的牧師學者既連馬太的上文下理都不管,馬可的「重要補充」就更不會管了,於是乎,他們「偉大的移山信心論」就出來了。

你就是提到「馬可補充」,我疑心,他們也會以為:

你怎麼知道是「馬可補充」而不是「馬太刪削」?

說不定,是馬太以為馬可寫得太「負面」,主耶穌的形象又欠「高大」,趕鬼的過程亦太「失禮」,跟馬太經文中提及到「移山的信心」的氣氛調子「不符」啊(其實是跟他們想象之中的那種「移山的信心」的氣氛調子「不符」而已)。

於是乎,馬太就「刪削」了馬可中的「消極部分」,好「方便」大家開開心心說「正面」的「移山的信心」喲。

閣下若喜歡這樣的理解(演繹),悉隨尊便,各安天命。

我的理解就是不同:

我肯定是「馬可補充」而不是「馬太刪削」。

實情是,不是成書較早的馬太寫得太過「正面」,而是受世俗與異教影響太深,已毒入骨髓的某些「教會」甚或「牧者」把馬太「解」得過度「正面」,把「移山的信心」混解成異教的「嘛哩嘛哩哄」或人本主義的「愚公移山」(跟今天一樣)之類,把聖經啟示的信心真義完全解歪了。

有見及此,馬可就大量「補充」了馬太沒有的「消極部分」,甚至不惜「刪削」很容易就引起嚴重誤解的「移山的信心」一段,好讓大家明白當日的「真實情況」絕不是那麼「神奇」那麼「威武」的,甚至連(人們看為的)「順利」都說不上,而是拖拖拉拉一波三折,「險死還生」的。

……

趕鬼尚未成功!

為什麼馬可如此「斗膽」,這樣「補充」甚至「刪削」經文?

還不是因為:

真實的人間並非如此!

真實的信仰更非如此!

至關重大的是,記得,主耶穌說的「趕鬼」的重點不是趕走某一隻幾隻鬼(留意到「這一類的鬼」幾字嗎),而是「趕出這世界的王」,即「將魔鬼及一切邪惡)從原屬上帝的國中趕出去」的意思

問題是,這個「終極趕鬼」容易達成嗎?已經成功了嗎?

實情是:

趕鬼尚未成功!(至少表面是這樣)

不是嗎?……

======太重要,以下全用超大碼字======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像那被鬼附的孩子或他的爸爸,仍在一定程度受著「鬼」(魔鬼與邪惡)的控制與折磨,未曾完全得脫。甚至很有些人以為甚至宣揚:上帝「趕鬼」失敗了,撒但始終「坐著為王控制一切」,我們都要「喪命啦」,還「信」什麼?不如「活在當下」投降去做個「世界之子」好了。

想想,在如此之人間光景跟信仰光景,你還講敲鑼打鼓為上帝發大夢幹大事的所謂「信心」,對認真信仰正大受逼迫困苦的「真基督徒」,管用嗎?對「假基督徒」,那個當然正中下懷,但那不是「瞎子領瞎子,一齊掉下坑」嗎?

總要記得:真正的「移山的信心」,就是堅信惡人終必受報,亦即是堅信魔鬼及一切惡人最終都要被趕出去的信心。

原來,趕出一隻小小的「啞巴鬼」,主耶穌要「搞咁耐」,是故意「示範」的,為要叫我們知道:「終極趕鬼」更絕不可能一蹴即就。我們必要忍耐、苦候,持定信心,不要因見「鬼」一直不走,見惡人一直當道未受報應,就灰心、妥協甚至降敵。

憑著真正的「移山的信心」,堅持(不是做大動作而是默然忍受)到最後,「鬼」與惡人都必定要被「趕出去」──

到那時候,天國就是我們的!

……

聖經只能這樣解!

否則,

你不如看「迪士尼」!

 

 

 

默度餘生(八)                     2017 年 3 月 30 日(四)

「媽的神學」(上)

昨天家有要事且略染風寒,脫稿一天,見諒。

有兩位讀者不約而同問我:

你承諾過的「兒童主日學教材」哪裡去了?

我演繹得惡劣,他們的態度是好得多的。但今天我也真想來個「了斷」(答覆),只是我的「了斷」倒是真的很「惡劣」很「俄網」,恐怕不能叫大家滿意。

……

何謂之「媽的神學」?

放心,我不是說粗話喲,我是要從「摩西媽媽的神學」說起,說到一切神學,都該是「媽的神學」

出 2:7-11 孩子的姊姊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法老的女兒對他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他的兒子。他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

我常疑惑,「摩西媽」是怎麼教養小摩西的呢?--就當摩西斷奶較晚,六歲吧,可是,就六年的「母乳教育」,摩西媽怎麼可能教到摩西即或日後受了三四十年的「埃及薰陶」,始終不忘祖宗父母弟兄?

哪時候連聖經都沒有,更別說「兒童主日學教材」啊!

我疑心,我們(包括「曾經的我」)都錯了!

原來,從不存在所謂「兒童神學」,倒過來說,是從來「神學」都該是「兒童」的,即根本不必將我們的信仰「兒童化」,進一步說,亦沒需要(甚至不應該也不可能)將任何關乎信仰真理的教材「兒童化」!

事實更是,我們今天慣性將信仰與聖經「兒童化」,例如將聖經情節矮化為「溫馨勵志小故事」的「迪士尼化」,將神蹟奇事歪解謬用為「嘛哩嘛哩哄」的「哈利波特化」,不正正就是造成今天普世教會大墮落、大自毀的主要原因嗎?

大家回心細想:摩西媽憑什麼?

她懂什麼「兒童教學法」嗎?

她懂所謂「兒童心理學」嗎?

她會以為祖宗遺傳的「信仰故事」必需要七折八扣避重就輕來給小摩西一個「兒童版」嗎?

好在摩西媽沒有!

摩西媽必定只是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原汁原味地告訴小摩西她們的「宗祖故事」:

我們列祖列宗怎麼一路走來,

我們是如何被造,

是在哪裡墮落,

又怎樣劫後餘生,

又幾時遇上上帝,

更怎樣蒙受極大的應許,

說終有一天我們都可回家。

換言之,你把創世記(最起碼是一至十二章)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原汁原味教曉你的孩子,這就是最佳的「聖經兒童教育」。

卻是摩西媽怎麼懂得這「奧秘」?

沒怎麼,好就好在摩西媽根本不知什麼「兒童教學法」及「兒童心理學」,更不會編所謂「兒童主日學教材」,總之「摩西媽的媽」怎麼告訴摩西媽,摩西媽就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原汁原味告訴摩西。如此而已!

要言之:

你媽的媽的媽教你媽的媽教你媽的「祖宗故事」,是唯一合法的「教材」;把你媽的媽的媽教你媽的媽教你媽的「祖宗故事」,原原本本教下去,是唯一合法的「教學法」。

這就是「媽的神學」!--

準確說,是「我媽的神學」,因為還有跟它洽洽反對的「他媽的神學」

卻是何謂之「他媽的神學」?

打個比方說,「他媽的神學」就是「摩西媽」以外的「別的媽媽」教摩西的那些「神學」喲。

即是什麼?各位舉一反三吧!

所以,請不要問我有沒有「兒童主日學教材」了,我沒有,但聖經早有!甚至沒有聖經,只要你不忘祖宗父母,或說沒有--

誤 把 他 媽 當 你 媽 !

你自己心裡也有哩!

你真正需要的其實不是「兒童主日學教材」,而是「信」,就是你自己是否真心相信聖經真是人類共通的祖宗故事,也是我們的祖宗故事。因為你心裡「不信」的,你用什麼「教材」都不可能教給別人的!

……

好吧,我且「態度」好些,這樣說一遍:

好好把創世記第一至十二章教曉你的孩子,絕不要偷工減料,更要鄭而重之地告訴他們:這些不是「迪士尼」,不是「哈利波特」,而是人類共通的祖宗故事,也是我們的祖宗故事,關係我們的起源、過去、現在、將來以至永遠的生死禍福。

今天說過「摩西媽」,明天我會再舉些聖經的「媽媽例子」(有正面有反面),說明「媽的神學」真是多麼的重要。

……

提提大家:

為免檔案過大,雖則沒有了「大主題」,但「舊日誌」每隔一段時間,仍會按月分(大概月底)或小題目移到「日誌選輯」裡去。

諸君若怕「舊日誌」搬家後找不著,請自行備份。可我還得強調,「讀書多,沒有窮盡」,多讀未必更有益,「讀通透」幾個要點,記在心裡,才是要緊。

 

 

 

默度餘生(九)                     2017 年 3 月 31 日(五)

「媽的神學」(下)

今天我舉兩位「聖經媽媽」做對比,以說明「媽的神學」究是什麼回事並且有多大的重要性。一位是「撒母耳的媽」(見撒上一至二章),另一位是「參孫的媽」(見士師記十三至十四章)。

為什麼拿她兩位做對比?

因為兩者有「微妙的相似處」,亦有「微妙的不同點」,頗堪玩味。

這裡不打算詳細介紹她二人的生平,更不會逐字逐句解經,我只會舉一些「關事的重點」說明於下。

士 13:2 那時,有一個瑣拉人,是屬但族的,名叫瑪挪亞。他的妻不懷孕,不生育

撒上 1:1-2 以法蓮山地的拉瑪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玄孫,託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

首先,兩個故事都是由一個「不育的婦人」說起。(其實一整本聖經都是這樣的「不育的婦人」故事)一個是「但」支派的,一個是「以法蓮」支派的,洽洽就是啟示錄支派名單上的「被失蹤的兩支派」。

這反映一事,天父絕不會一竹篙打一船人,祂絕沒有一早及完全放棄這兩個支派,甚至要在他們當中揀選人作士師(領袖)。

當然,撒母耳是「最偉大的士師」,參孫是「最那個的士師」,相同之中又有妙微分別。

(撒母耳及參孫的生平當然更不會在這裡介紹喲,不清楚請自行讀經!)

今天我要解說的,正正是撒母耳跟參孫都同被召喚作士師,何以一者成為「最偉大」的,一者成為「最那個」的?這跟他們各自接受的「媽的神學」或「媽媽教育」,可有關係?

……

故事說下去,當然是關於「求子」或「送子」的情節。

參孫的媽看上去較簡單,她根本沒有求──沒有向耶和華求子,是「耶和華的使者」主動來「報喜」的:

士 13:3-5 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他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撒母耳的媽倒是看上去「俗氣」多了,很「小器」的向耶和華求子:

撒上 1:10-11 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大家知道,我一直都很憎惡「祈禱法事觀念」,卻是如此看來,參孫的媽不是比撒母耳的媽更「優勝」嗎?

大家知其一不知其二矣!

還記得「道在人間」嗎?真理不外人情──撒母耳的媽向耶和華求子,就算俗氣,就算小器,也是一個小婦人很合情、合理而且善良的願望,未可厚非啊!

反之,參孫的媽不向耶和華求子,是她相信耶和華,順服安分嗎?

當然不是。

要勞駕「耶和華的使者」主動「報喜」,可不是因參孫的媽大有信心(像馬利亞),洽洽相反,是她(或但族人)恐怕連「耶和華是誰」都早忘了,即久已遺失「她媽的媽的媽的媽……教給他們的媽的神學」了。

參孫的媽有沒試過求子?肯定有,不過不是向耶和華求而已!

且看參孫的媽及她的丈夫對耶和華多麼「無知」:

士 13:6 婦人就回去對丈夫說:有一個神人到我面前來,他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沒有問他從哪裡來,他也沒有將他的名告訴我,

他們甚至要把「耶和華的使者」當異教神來拜:

士 13:15-17 瑪挪亞對耶和華的使者說:求你容我們款留你,好為你預備一隻山羊羔。耶和華的使者對瑪挪亞說:你雖然款留我,我卻不吃你的食物,你若預備燔祭就當獻與耶和華。

原來瑪挪亞不知道他是耶和華的使者。瑪挪亞對耶和華的使者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到你話應驗的時候,我們好尊敬你

撒母耳的媽可不同了,她之所以會主動向耶和華求子,原因之一是她的丈夫是個對耶和華很虔誠的人:

撒上 1:3 這人(以利加拿)每年從本城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以利加拿每逢獻祭的日子,將祭肉分給他的妻毘尼拿和毘尼拿所生的兒女;

撒母耳的媽因認識耶和華,又有親近耶和華的機會,就把握著向天父求子。換言之,撒母耳的媽之向上帝求子,是有一個「敬虔的基礎」的,這跟參孫的媽之「毫無耶和華概念」截然不同。這也是兩人的「媽媽神學」(即使參孫的媽直接從「耶和華的使者」領受過啟示)天淵有別的最大理由。

……

我們且看參孫的媽(及她丈夫)如何始終誤解甚至歪曲耶和華的使者的啟示。

士 13:3-5 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他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看到嗎?耶和華的使者說的每個要求,都是針對「那婦人」(參孫的媽)說的,倒不是針對她兒子參孫說的:

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

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

……,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下文又有:

士 13:13-14 耶和華的使者對瑪挪亞說:我告訴婦人的一切事,都當謹慎。葡萄樹所結的都不可吃,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凡我所吩咐的,都當遵守。

注意,文中的「他」(她)是指參孫的媽,不是參孫。

可是,她夫婦卻總是把這些話「聽錯」:

士 13:8-12 瑪挪亞就祈求耶和華說: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們這裡來,好指教我們怎樣待這將要生的孩子。神應允瑪挪亞的話;

婦人正坐在田間的時候,神的使者又到他那裡,他丈夫瑪挪亞卻沒有同他在一處。婦人急忙跑去告訴丈夫說:那日到我面前來的人,又向我顯現。

瑪挪亞起來跟隨他的妻來到那人面前,對他說:與這婦人說話的就是你嗎?他說:是我。瑪挪亞說:願你的話應驗!我們當怎樣待這孩子,他後來當怎樣呢?

又看到嗎?

他們老是把焦點錯置到「這孩子」身上,老是要問「我們當怎樣待這孩子」,渾忘了關鍵不在「他」而在「他的媽」

……

至於撒母耳的媽就大大不同了。你若心清眼利,就會留意到:

撒上 1:10-16 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地祈禱,以利定睛看他的嘴。(原來哈拿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因此以利以為他喝醉了。)

以利對他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撒母耳的媽主動提出「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表明她十分明白「留長頭髮」不是「魔法」(這正是參孫的媽誤解並且「傳」給兒子的),而是立志事奉耶和華的記號。

撒母耳的媽也不待別人提醒她「清酒濃酒都不可喝」,而是十分自覺地「清酒濃酒都沒有喝」,即很清醒和主動地遵行耶和華的誡命。(反之,參孫的媽要多次叮囑她「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可見她們生活上已「融入異教」,很習慣「不正經」了。)

……

人懶,別的都不說了,大家自己看吧!

不過,就此已經可以看出,日後撒耳母跟參孫受的「媽的神學」或「媽媽教育」會怎麼樣的天淵有別,並且會分別調教出「最偉大的士師」撒母耳跟「最那個的士師」參孫的最大原因。

此中的生死之別,是撒母耳的媽牢牢記得希伯來人的祖宗父母的「我媽的神學」,她乃是本乎從「我媽的神學」來的正確認知與態度,向耶和華求子的。

請大家不要猥瑣像個「牧師」,天父絕不介意人有一點點私心。重要的不是撒母耳的媽有多少私心,而是她總能「私不忘公」:心存上帝,心存祖宗父母。這就夠了。

反之,參孫的媽把希伯來人的「我媽的神學」遺失到無影,滿心滿腦是異教「他媽的神學」,只有法事與功利意識,就算耶和華也不過當異教神來拜。這樣,即或耶和華的使者一再親自啟示,她還是胡里胡塗,頂多一知半解,將十分混雜的「不是哪個媽的神學」傳給兒子。結果靠上帝大能與憐憫,兒子參孫還能成就上帝的計劃,只是那個成就的方式,就少不免有點「那個」了。

唉,好在參孫的媽的「媽的神學」還有一點點「我媽的神學」的成分,要是沒有,只怕連「那個」都沒有了。

……

好了,這兩個「親子故事」要教訓我們什麼呢?

不要問你兒子該吃什麼!

問你自己:你吃了什麼?

因為:

媽吃什麼,兒子就吃什麼!

所以:

真正的「教材」是「媽自己」;

真正的「教學法」也是「媽自己」!

這就是「媽的神學」。

唉!真有人明白嗎?

……

以上日誌,過兩天會「移送」(靈柩?)進「日誌選輯」去,大家留意。

……

四月二日補記:

下周一、二「清明佳節」,休市兩天。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