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路德笨小孩

--路德的反資本主義精神--

跳到最後

 

最愛路德笨小孩(引言)                  2015 年 9 月 15 日(週二)

你沒有走錯路!

抱歉得很,俄網除了「拖拖拉拉」的毛病外,還會「節外生枝」。今天進入正題前,我還得說一番題外話。

話說新加坡歸來,平板電腦出了毛病,後來掛了,手機接著出了狀況,後來換了。可能是新手機的電郵設置有問題(我近來傾向倚賴平板或手機收發電郵),一直沒有顯示有新電郵,我也覺著奇怪(莫非俄網已沒人看?或谷歌連我的電郵都封了?)只是忙於別的事情,未有理會。

昨天心血來潮,用桌面電腦打開電郵信箱一看,「啊呀」……

雖未算堆積如山,但數目還是不少。很不好意思的讀了幾封回了幾封,卻是心裡十分沉重,尤其是看著「八十後」、「九十後」的年青讀者在信仰及事奉上的掙扎,我心裡更是難過,忍不住又在這裡公開說幾句說話(抱歉未能一一詳細回覆),雖然明知道不很管用。

……

你們年青,心裡「有團火」,就像(早年的)「以利亞」一樣,好想為上帝發光發熱。我看著其實心裡喜歡,甚至仿彿看見自己「少年時」的影子。

但「世界」甚至「教會」,要不是一池「死水」,就是一盆「冷水」,少不免叫你們見著而失望、沮喪、忿怒,甚至有(早年的)「以利亞」那種「只餘下我一人」的悲憤,甚至甚至有「生不如死」(向上帝求死)的控訴。

這都是我走過的路,否則,我怎麼能寫得出《兵法之神》這樣嘔心瀝血之作?

我是個已經「死過兩次」的人。教書八年,全軍覆沒,是「死第一次」;牧會七年,再全軍覆沒,是「死第二次」。十五年來夢一場,人生至此,還有什麼好說,還有什麼高言大志可言?

哪我的「那團火」呢?

大家為證:

我心未死,我火未滅!只是這「火」,更經提煉,更經昇華,由不免血氣的「理想」,變而為沉穩堅定的「信仰」。

何謂「理想」?何謂「信仰」?

「理想」是為別的事情(如自我實現)而「信仰」;
「信仰」是為「信仰」而「信仰」!

「理想」是你總很擔心沒有「同志」沒有「認同」;
「信仰」是「哪會怕有一天只你(信仰)共我」!(《海闊天空》歌詞)

「理想」是你總想改變世界改變別人;
「信仰」是無論世界如何別人如何改變,你總不改變!

這世界,上帝都救不過來,你盡了力就是了。

多讀點《傳道書》(有我2009年的講章,現在連錄音都重新放上了),多向「人民的總理」但以理學習(參看《獅口餘生》及《猶亡三傑》)。你們年青,可能不喜歡也不願意接受,卻也要學得「化」一點,不是要熄滅你們心裡的「火」,而是把它「內化」,叫它即或微弱,卻更能長久發光發熱。這當然不容易,我也是「死過兩回」才勉強學會的。

孤獨寂寞的申訴牢騷,偶然說說無妨(人總要透氣),我自己就是這樣,有時還故意搗蛋打發無聊。

只是千萬不要變成「自憐」甚至「怨毒」,那樣就不免成為「病態」,於己於人都有害。少年人那團「火」不免燒得太旺,收放不能自如,遇上一池「死火」或一盆「冷水」,很易「反應過度」而變成「自憐」甚至「怨毒」,這是很要小心的。

總要記得:

寂寞的絕不只你一人,最寂寞的更幾時都輪不到我和你。一整本聖經裡的信心偉人都是「寂寞的心」,就連我們的天父都是「寂寞的神」(參見我2010年底至2011年初的講章)

寂寞是信仰者的命途,

當為此而歡喜快樂,

更不應詛咒它逃避它,

因為寂寞正好證明──

你沒有走錯路!

=====================================

路德的「真敵人」

好了,終於入正題,說到「路德的反資本主義精神」了。

這輯日誌的寫法比較簡單,近似「範文教學」(鄙人出身「教書匠」,於我自是最擅長的)。我會以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On Trading and Usury路德選集下第十一章)為「範文」,逐段解釋評論,並附以補充材料。

(注意:網上版本不免有缺字或錯字問題,有需要時我會補充修正。)

範文教學的「老例」,自是先來個「導讀」或「引介」,說說該文的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及主題要旨等等。我想,關於馬丁路德,作者簡介應可免了,至於針對這篇作品的簡介,則也有需要。

人懶,網上有「現成」的,就照抄如下:

《論貿易與重利盤剝序言》    

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首,手工業次之,商業又次之。十字軍以後,交通頻繁,商業發達。因商業發達,許多問題和罪惡隨而產生。當時德意志商業公司企圖壟斷市場,同時物價繼續增高,而二者又互為因果。再者中世紀借貸如數歸還不取利的辦法,也一變而為重利盤剝。結果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人民疾苦,怨聲載道。女仁堡國會曾屢次討論壟斷及其遏制問題。一五二四年女仁堡國會又討論此問題。但無結果產生。於是友好敦請路德發表言論,以求激起朝野人士群起反對經濟的剝削,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路德本不是經濟學家,但他認為基督教的信仰,必須貫注於生活各方面,換句話說,生活各方面必須與基督教的精神不相違而相合。但他同時並非不知道墮落的人性,既決不願也不能在生活各方面遵行上帝的旨意,將社會生活——包括經濟生活——完全基督化。然而他既身居德意志人所仰望的改教家地位,而且又受人敦促,乃秉著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盡他應盡的責任,在一五二四年六月,發表了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文。查路德曾於一五二零年出版論重利盤剝,如今他把它加以複印,附以新的結論,並冠以論貿易,而成為本文。

羅馬教會是與新興的資本主義分不開,所以對它予以優容;路德卻對它深惡痛絕。他重農輕商,以貪財為萬惡之源,以剝削為非法;他處處為窮人設想,為窮人說話,建議以法律限制富人,保護窮人。他號召人把經濟生活建立在愛人如己的原則上。他根據申命記的吩咐和亞裡斯多德金錢不能產生金錢的學說,反對惟利是圖,抽收重利的手段。他認為工作是獲利的惟一正當方法,而且從工作獲利只是為養生,濟助別人,而非為致富。閑懶不工作的修道士和乞丐都為他所不能容。人人都當工作,凡不能工作的,方可由社會供給。貸款給人,一般說來,不可取息,並且不可指望賞還,惟有老弱婦孺,才是例外。營業貸款,利息高低宜以營業的成敗而定,但絕對不得有重利盤剝的勾當。路德對重利盤剝的人甚至主張不發聖餐,不行葬禮。

此文雖不是路德最重要著作之一,但無疑是最有興趣,最有報導性的著作之一。我們從此文知道十六世紀經濟生活的一般情形。我們從它也知道路德對經濟生活上的罪惡和剝削所提出的抗議,以及他對經濟生活所提供的原則和改革方案。他不大注意到供求的經濟律,而著重人與人的關係,即賣者與買者,債政與負債的關係。所以他將基督的教訓“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作為經濟生活的準繩。他看金錢是為養生的,是從上帝受託的,而決非為積攢的。至於他對國家經濟的觀點,是具有先知般的眼光。他主張保存同業公會,並以立法來遏制資本家,改良工人待遇,提高工人生活,主張照工人適當生活作為規定物價的標準。

在今日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有不少學者譏評路德越俎以庖,班門弄斧,以致重農輕商,不懂供求的經濟律,徒然反抗時代的潮流。這好像是說,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已經造成了理想的社會一般。其實經濟生活若能照路德的原則實行,則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毒害決不至如歷史上所表現的那麼慘烈,而今日的人類社會或有不同的新氣象。

這篇「引介」言簡意賅,整體上十分好,很有參考價值,我懇請大家用心多讀兩遍,起碼要從當中發現馬丁路德當時要面對的絕不只是「宗教當權派」,還有非常龐大的「資本主義集團」(這些財團甚至「控制著主流教會」,與今天無異),並且隱約知道路德最終會被發軔自或昌盛於瑞士、荷蘭、英國和美國這幾個繼意大利後最早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加爾文派及清教徒「開除出黨」的「秘辛」。

簡單說,路德的真正敵人並不是「教皇」,而是教皇背後的「財團」。明乎此,你才知道發生著什麼事!

 

 

 

最愛路德笨小孩(一)                  2015 年 9 月 16 日(週三)

路德的「真敵人」(續)

在評註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前,還得評註一下昨天提到的那篇《序言》,好叫大家有個更好的基礎。

首先,大家要稍稍知道路德發動宗教改革時的(所謂)「德國」的政治形態。是時的「德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 962 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受教皇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時成立的(最初時僅稱「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法國東部、荷蘭及瑞士等地,大概相當於今天西歐的整個東部。

可是,這個「私相授受」強行建立的所謂「帝國」,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統一」的基礎,故此很快就四分五裂。「帝國」內各地侯王、騎士和城市之間鬥爭不斷,至十五世紀末葉,已成為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到十六世紀初路德的年代,雖仍有所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他不過是由德意志境內「七大選侯」(有投票權選皇帝的七個地方諸候)共選出來的「共主」,並非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在實際的政治運作上,「七大選侯」更有實權。

不過,所謂「七大選侯」仍只是「山大王」而已,實力並不十分強大。事實更是,當時歐洲根本沒有可以「一統江山」或「號令天下」的中央力量,連天主教教廷的實力也大不如前了。這種近乎「地方割據」的局面(於所謂「神聖羅馬帝國」的原統轄區尤甚),從「好處」看,是有利於路德推行宗教改革的,因為要是沒有「地方勢力」(例如作為「七大選侯」之一的腓特烈三世)的保護和支持,路德怎可能逃得出教皇或皇帝的毒手?

不過這種近乎「地方割據」的局面,對另一種人的「好處」就更大了。他們就是「跨國財團」。由於歐洲長期四分五裂以及戰爭頻仍,使得大多數皇室(甚至教廷)都山窮水盡近於破產,為著維持其戰爭開支和奢華生活,他們不得不向「跨國財團」借債度日,這就使得歐洲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真正富可敵國的「跨國財團」。

昨天引述的《序言》中提到「女仁堡(Lundburg,現譯呂訥堡)國會曾屢次討論壟斷及其遏制問題。一五二四年女仁堡國會又討論此問題。但無結果產生。」卻是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的「國會」竟都對「商人壟斷」無能為力,討論來討論去都「無結果產生」呢?聰明的你應該心中有數,這必是「國會」內外都有「跨國財團」的龐大勢力。

這些「跨國財團」的勢力大成怎麼樣呢?

有分把路德「開除出黨」的英國學者麥格夫還算老實,他在他的大作《宗教改革運動思潮》裡說:

中世紀天主教會主要銀行家的運作(例如麥迪奇家族或富格爾家族),顯然都是在宗教改革時期之前採納資本主義思想和方法的例證。……麥迪奇家族最後可以公然購買教宗的寶座(補充:這家族共出了三任教皇)。富格爾家族差不多能夠控制在德意志、波蘭和匈牙利每一個主教的任命,他們甚至可以資助查理五世當選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基道2006版,頁379-380】

這就是說,路德當時要面對的,表面上是兩大政教勢力──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羅馬天主教教皇,但實際上,他要面對的是在他們背後龐大的「跨國財團」──佛羅倫斯的麥迪奇家族及德意志的富格爾家族。

(麥迪奇家族及富格爾家族有幾「富可敵國」,大家上網「八卦」一下便知道!)

不只於此,麥迪奇家族及富格爾家族最後更「合作」起來,就是出身於麥迪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為了在德國境內推銷「贖罪券」,就請了在德國境內最有勢力的富格爾家族做其「代理」,狼狽為奸一起分贓。

至此,大家應該想像得到,當路德在1517年揭竿起義,以「反對贖罪券」為觸發點引發宗教改革的時候,究竟觸動了哪些人的神經,砸了哪些人的「生財工具」?

(順帶一說,日誌新版面上方的橫條,是一片「教堂大門」,用意是記念路德1517年揭竿起義,將「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張貼於威登堡教堂門上的事件。)

記得,到中世紀後期,由於教會的長年特權及收受大量捐贈,「宗教」早就發展為一門龐大的「生意」,所有跨國團財都想染指,所以才會有有人「爭著做教皇」甚至有人「出錢買教皇做」的勾檔。至於「贖罪券」(用金錢來買贖罪資格),就更是「宗教金融化」、「宗教證券化」的「偉大發明」,是「商教合一」的「極致典範」。

路德本是個「笨小孩」,他「反對贖罪券」的本心用意是「信仰性」的,即以為這不免否定上帝的恩典與基督的救恩,故而不得不加以反對,並沒想過「造反」及跟那些跨國團財過不去。路德甚至曾天真到以為大家都拿本「聖經」出來「辯論」一下,「真理」就會「越辯越明」了。他一時間還弄不清楚,對手拿著的根本不是「聖經」,而是「財經」,他們心裡信的當然也不是「上帝」,而是「巴力」(財神)。

及至「女仁堡國會曾屢次討論壟斷及其遏制問題」,辯論來辯論去都「無結果產生」之後,路德就漸漸知道,他的「真對手」不是教皇,乃「另有其人」。

……

路德「犯眾憎」

《序言》中又說到:

在今日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有不少學者譏評路德越俎以庖,班門弄斧,以致重農輕商,不懂供求的經濟律,徒然反抗時代的潮流。這好像是說,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已經造成了理想的社會一般。其實經濟生活若能照路德的原則實行,則物質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毒害決不至如歷史上所表現的那麼慘烈,而今日的人類社會或有不同的新氣象。

這是一個相當中肯的評價,可惜這已經是五十多年前的立場了(這篇序言寫於1950年代末)。現在呢?卻是幾乎「全世界」都嫌路德頑固落後,憎他「阻人前進」,把路德「開除出黨」了。

在與資本主義「卿卿我我打成一片」的清教徒將路德「開除出黨」之前,寫那本不知所謂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韋伯已經早有「呼應」,把近代資本主義茁壯發展的功勞都「榮耀歸與加爾文及英美清教徒」。

楊慶球《馬丁路德神學研究》頁79有這麼一段,可供參考:

不過,最叫我「震撼」的還是我竟然在中國幹部學習網上讀到這樣的對「馬丁•路德經濟思想的保守性」的評價,連共產黨都「榮耀歸與加爾文」:

綜上所述,路德基本堅守了封建主義的經濟倫理,而對資本主義精神抱敵視態度。他相信,只有封建的經濟倫理能和基督教那以愛、信靠上帝和棄絕塵世為原則的倫理和諧一致。他從封建主義立場出發,用辛辣而尖刻的語言抨擊新興資產階級,只是由於他完全不理解當時的歷史進程,這些抨擊便顯出保守的性質。在這一點上,宗教改革的另一位大師加爾文則要勝他一籌。

……

唉,笨小孩路德,你怎麼搞到「犯眾憎」,「全世界」都不愛你?

清教徒吃你宗教改革的「餘蔭」,卻欺師滅祖,一手把你甩開。所謂資本主義學者,自也把你甩開,都「榮耀歸與加爾文及英美清教徒」。卻沒想到連共產黨都嫌你「保守」不要你,還是「榮耀歸與加爾文」去了!

只是,人棄我取,路德,我就是愛你「笨」!

我更深信:

天父最愛笨小孩!

……

路德「代表作」

總的來說,這篇《序言》十分可取,我唯一「不同意」的,是這句「此文雖不是路德最重要著作之一」

我卻以為,「此文應是路德最重要著作之一」!

為什麼?

在路德那些大家都以為「重要」的「教義性」著作裡提到的觀點論證,在「神學界」裡,「有頭髮」的「沒頭髮」的都很可以說上兩嘴,甚至說得四平八穩頭頭是道,很「路德」或「差不多路德」似的。

可是一涉及到對「財利」、「賺錢」、「資本主資」以至「跨國財團」的「態度」,你就發現,路德與大多數所謂「宗教改革家」壁壘分明誓不兩立。即是雙方的真正立場並不反映於那些「泛泛的神學」上,而是反映於這個「對謀取財利的態度」之上。

我敢說,《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文雖表面上沒涉及「教義」或「禮儀」等所謂「重要的宗教議題」,實質卻是路德最深刻真切的「信仰表白」,反映了他心裡的真正確信。因此,你讀《論貿易與重利盤剝》而竟無法認同路德的「保守觀點」,那就只證明你心裡相信的所謂「唯獨信心」及「唯獨恩典」等,全是自欺欺人的廢話──你心裡拜的其實是「巴力」,雖則你妄稱之為「耶和華」。

曾有讀者來信請我推薦路德作品,我現在告訴大家,我的「第一推薦」就是這篇《論貿易與重利盤剝》,請大家用足心機讀通它。

 

 

 

最愛路德笨小孩(二)                  2015 年 9 月 17 日(週四)

「你們必全然敗壞」

我知道我死後,你們必全然敗壞,
偏離我所吩咐你們的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以手所做的惹他發怒,日後必有禍患臨到你們。

── 摩西(申 31:29)

今天終於正式開始評註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

路德的文章有時不免冗長以及論證重複(當代風氣就是如此),大家讀來或會感到吃力,請忍耐。我希望每天的引文不超過1000至2000字,並會因應我的評注長短而相應增減。意思是要是該大段落「論點不多」,即評註可「發揮」的地方也不多,引文就會相應長些;要是相反,則短些。

我不懂德文,評註以中譯本為本,有含混之處則參考英譯本。引文若需要增加一些文字以澄清或補充其意思,我會以圓括號內的黑色文字表示。為清晰眉目,每段引文我都加上「段號」,並會在適當地方加上「小標題」。為不影響「文氣」(路德文章很有一種澎湃氣勢,不宜甚至不能間斷),評註一般會放到後面,但偶然也會有一些簡短的「插註」放在引文中間,以方括號內的黑色文字表示。

……

《引言:盡人事兮聽天命!》

〔1〕自從聖福音啟示出來,它便譴責暴露保羅在羅馬書十三章所稱呼的「暗昧的行為」。因為它是大光,照亮世界,顯明世人的行為是何等邪惡,並指示我們何為(向)上帝和鄰舍所應該作的事。所以有些商人也已經覺悟了,知道在他們的貿易中有許多邪惡,和有害的經濟行為,而且傳道經【猶太教次經,不同於舊約《傳道書》】所說:「商人很難無罪」(26:28),恐怕可以適用於此。聖保羅在提摩太前書末章說:「貪財是萬惡之根」;又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6:9,10)。我想這些話用在此處,很是恰當。

〔2〕我想我這部書,必定十分無效,因為罪惡已深,積重難返,而且風行各國;又因為凡明瞭福音的人,在這類外表和容易的事上,憑自己的良心應當能夠判斷是非。然而有人催促我,要求我論及這些經濟上的罪行,將它們暴露若干。於是即令大多數的人不要改過遷善,也許有少數人還可以從貪婪爪牙的空隙中救出來。在商人當中,也和在其他的人當中一般,必有些是屬於基督的,寧願與上帝同在而貧窮,不願與魔鬼為伍而富裕,正如詩篇三十七篇所說:「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惡人的富餘」(37:16)。所以我們為他們的緣故,應該說話。

〔3〕我們不否認,買賣是必要的,無法免除的,且是可以按照基督教的原則進行的;若買賣的貨物是必須和合法【或譯「合理」】的,就尤其如此。甚至族長們也曾這樣買賣牛羊,羊毛,五穀,奶油,牛奶和其他貨物。這些都是上帝的恩賜,是祂從地裡賦予並分給人的。但海外貿易從加爾各答,印度,和別的地方所運來的貨物,如絲綢,金飾,和香料,都只供奢侈,不合實用,並且徒然消耗國家和人民的財富;我們既有了政府和君王,便應對這種貿易予以取締。但這不是我現在著述的目的,我認為這些事,如同過分的穿著,和過度的飲食一般,到一天沒有錢的時候,就會自然停止。不到那個時候,一切著述和教訓,都不中用。我們非先感到困乏【或譯「貧乏」】和貧窮的壓迫不可。

〔4〕上帝摒棄了我們德意志人。我們得把金銀流到外國,使全世界富裕,同時我們自己老作乞丐。若德意志不用英國的布疋,英國不會有那麼多的黃金。若我們不用葡萄牙的香料,葡王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黃金。單從佛蘭克佛【即法蘭克福】一個市場【或譯「交易所」,供國際商人進行交貿的場地,非同一般市集】無緣無故所流出的黃金算起來,你要詫異德意志還有一文錢存留。佛蘭克佛是金銀的漏卮【中國古語,指有漏洞的盛酒器】,凡在德意志所生長的,都化成金錢,從這個漏卮流出去。若在過去堵塞了這個漏卮,現在我們就不會聽到人訴苦說,各處都負債無錢,各邦各城為納租稅所困累,為支付利息所拖垮。但是我們且把它放過。無論如何事情總是這樣的。我們德意志人終歸是德意志人。我們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總不會甘休。這裡我們要就貿易的弊端罪惡對良心的關係,加以述說。至於它們對國庫損失,讓君王和貴族去注意,那是他們的職責。

……

以上四小段合起來,可視為路德《論貿易與重利盤剝》的「引言」,表明本文的針對對象與寫作目的。

路德實在可愛,與那些滿口「假大空」的「猥瑣牧師學者」全然不同。

第一、路德一落手就不跟你「客氣」了,他對「貪財圖利」(第1段)甚至「奢侈消費」(第3段)作出了毫無保留的「定罪」。

第二、路德更狠的是,他不單只定罪「貪財圖利」與「奢侈消費」,更定罪「人」本身。

請看路德怎麼說:

我想我這部書,必定十分無效,因為罪惡已深,積重難返,而且風行各國;又因為凡明瞭福音的人,在這類外表和容易的事上,憑自己的良心應當能夠判斷是非。(第2段)【注意,「又因為凡明瞭福音的人……憑自己的良心應當能夠判斷是非」這句實為反話,意思是這世上「明瞭福音」及「有良心」的人甚少甚少,言下之意,是一天一地都是「不明瞭福音」及「沒有良心」的人,你說什麼都不管用。】

但這不是我現在著述的目的,我認為這些事,如同過分的穿著,和過度的飲食一般,到一天沒有錢的時候,就會自然停止。不到那個時候,一切著述和教訓,都不中用。(第3段)【用中國人的俗語說,路德以為人大多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的。】

無論如何事情總是這樣的。我們德意志人終歸是德意志人。我們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總不會甘休。(第4段)【看到嗎?路德並不是只會罵教皇或外國財團,他連「同胞」都不放過,不給他們講好說話,一視同仁。】

在在可見,我們與其說路德不信任「資本主義」或「商人」,倒不如說路德更加不信任「人」「人性」本身。故「努力為上帝賺錢」又「努力為上帝花錢」這些鬼話,路德是從來不說的,因為路德根本不相信人真的有這個「修養本事」,可以「有節制地投資」可以「洽到好處地消費」──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視之為金科玉律的「真理」。

路德的「經濟神學」奠基於他極其悲觀的「人性論」,故此,他不跟你風花雪月花言巧語,斬釘截鐵,就只兩句:

可以不賺錢就不要賺錢!

可以不花錢就不要花錢!

路德並不是完全否定所謂「經濟活動」,但他的「經濟神學定律」總是──

可免則免,越少越好!

我昨天說過:

我敢說,《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文雖表面上沒涉及「教義」或「禮儀」等所謂「重要的宗教議題」,實質卻是路德最深刻真切的「信仰表白」,反映了他心裡的真正確信。

大家想想,一位高舉「唯獨恩典」的牧師學者,他還可以對人性「樂觀」嗎?他既然對人性「悲觀」,他還可能說出「努力為上帝賺錢」又「努力為上帝花錢」這些鬼話嗎?他還可能不對「資本主義」有一萬個戒心提防嗎?

固然,路德出於他的牧者悲心,為著還可能救得著的那「萬分之一」,他仍願苦口婆心寫作及發表本文,但他的「不樂觀」分明躍然紙上,就在這短短的「引言」中,已經三次明言暗示:自己的苦口婆心終必無以力挽狂瀾!

這不禁使我想起摩西的遺言:

我知道我死後,你們必全然敗壞,
偏離我所吩咐你們的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以手所做的惹他發怒,日後必有禍患臨到你們。

── 摩西(申 31:29)

後事證明摩西「不幸言中」,路德亦然。路德改教以後的五百年裡,全世界以至全教會都「走資」去了,「全然敗壞」

……

笨小孩竟是真先知

路德不只是好牧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知其不聽勸而勸之),也是真先知。他以遠超常人的真知法眼,在五百年前,就已經洞悉「資本主義」終必敗壞世界敗壞教會的人類「宿命」。

引文第3段說:

但海外貿易從加爾各答,印度,和別的地方所運來的貨物,如絲綢,金飾,和香料,都只供奢侈,不合實用,並且徒然消耗國家和人民的財富;我們既有了政府和君王,便應對這種貿易予以取締。

路德五百年前已大力提倡禁止「奢侈消費」。大家卻知否,這個五百年前在歐洲的「奢侈消費風尚」,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多大──大到足以毀了教會毀了人類?

原來,其時風行歐洲的主要「奢侈品」之一,是「香料」,而當時的香料主要從印度運來,因路途遙遠又數量稀少,加之商人鼓吹及抬價,貴如黃金。但傳統的「香料之路」給鄂圖曼帝國堵塞或被威尼斯商人壟斷,歐洲各國為尋找新的「香料之路」以獲其厚利,就由十五世紀末的葡萄牙開始,開始了所謂「大航海時代」。萬惡不赦的西方殖民擴張,亦由此而啟其端矣。

參考

不只於此,葡萄牙畢竟國小並且偏處歐洲西陲,無法將從印度運來的香料傾銷全歐以獲取厚利,於是葡萄牙人將香料運到位於今天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各國跨國商人就紛紛到安特衛普入貨再轉手圖利。這些商人中,自少不了德意志的富格爾家族。富格爾家族的主要致富手段之一,正就是經營香料買賣。到十六世紀中,「安特衛普」因而發展為當代歐洲最富有的交易中心及商業城市,富格爾家族甚至把「總部」都搬到那裡去。這就更深地奠定了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中的「神聖地位」。

大家想象得到嗎?十四、五世紀,歐洲人以「香料」為主的「奢侈消費風尚」,竟在餘下的五個世紀,「激活」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爭奪,「激活」了資本主義在歐洲以至普世的橫行,更「激活」了與資本主義打成一片的清教偽神學,更更「激活」了人類一發不可收拾的貪婪本性,使人類已然貪暴如惡獸不可制約,只待惡貫滿盈,最終遭上帝審判毀滅。

唉!五百年前,如果我們都聽「老人言」,相信路德的真知灼見,聽從他的苦口婆心,不放縱「貪婪」與「奢侈」這兩頭惡獸,今天的世界以至今天的教會,會是怎麼樣的不同光景?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事實更是,路德自己都一早「不看好」了。

我想我這部書,必定十分無效,因為罪惡已深,積重難返……

路德自可以俯仰無愧,因為他已盡了牧者職事與先知本分──他這部書--《論貿易與重利盤剝》正是最佳證據。故而世界以至教會「全然敗壞」,他都不必負其責。

這責任,就由那些把路德「開除出黨」的牧師學者去負吧!

……

走筆至此,看著路德寂寞的身影,又一禁想起我前兩天說過的話:

寂寞是信仰者的命途!

弟兄姊妹,尤其年輕讀者,看到嗎?這就是我們的「宿命」,你還要走下去嗎?

不過,從亞伯開始,信仰者的「命」就是如此,並無例外。

算起來,也並不十分寂寞啊!

 

 

 

最愛路德笨小孩(三)                  2015 年 9 月 18 日(週五)

誰為「合理」(價格)定分界?

除了一些「太學術」的著作,讀路德文章是一大「享受」。今天的引文,不論就其內容、文氣、結構上說,都不能分割,故不免篇幅甚長,希望大家看著也能覺得「享受」而非「虐待」。

(我懇請讀者不要「略去引文」,因為這是你的大損失!)

這一大段落要處理的是一個經濟學的「大問題」,就是「商品定價」問題──究竟何謂「合理價格」(或「合理利潤」)?這「合理價格」又應該根據什麼準則和由誰來定呢?

現代心靈中了「資本主義毒」至少五百年,故此──

商品定價當然由市場機制或供求定律或所謂「無形之手」來定耶!

我肯定,對此經濟學的「金科玉律」,許多基督徒的「信仰程度」,遠遠比他們相信三位一體、因信稱義與聖經無誤,更要「堅定」百倍。

我們且回頭看看,五百年前,笨小孩路德卻是怎麼說的。

……

〈商人狂妄:我就是「神」!〉

〔5〕第一、商人中間有一個共同的法則,作為他們一切刻薄舉措的主要原則和基礎。他們說:「我可以盡可能以高價出賣我的貨物。」他們以為這是他們的權利。其實這是對貪婪讓步,又是進入地獄的捷徑。究竟這法則的意義是什麼呢?即是:「只要我能獲利,滿足我的貪心,我毫不顧及我的鄰舍,即令我對鄰舍一次加給十種損害,那與我有什麼相干呢?」你們看這個原則是怎樣無恥地不僅違反基督教的愛,而且違反天理。這樣,貿易對人有某麼益處呢?貿易既以這種不公道為主要的原則,它怎能夠沒有罪惡呢?基於這一原則的貿易,無非是等於搶劫和偷竊他人的財物。

〔6〕當一個商人的這隻【或譯「雙」】惡眼和貪心看准了他人或窮人非買他的貨不可時,他就乘機抬高物價。他所考慮的,不是貨物的價值,或他所付出勞力與冒險的代價,而只是他人的需求,他不是想解救他人的需求,乃是利用它謀利,提高物價,這物價若不是因鄰舍的需求,他就不會提高。他的貪心使物價和鄰舍的需求成正比,他鄰舍的需求,正如他的貨物一般,是有一個估價的【valuation】。請問這不是反基督教和不人道的行為嗎?這不是出賣窮人的窮困嗎?【意思近乎:難道因為他們窮所以應該受罰嗎!】若窮人因自己的需求不得不買較貴的貨物,這等於他不得不買自己的需求,因為那出賣的貨物,不只是原來的貨物,而是這貨物加上他需要這貨物的事實。若法則是:「我可以盡可能以高價出賣我的貨物」,那麼自然要產生這類可憎之事了。

〔7〕原則不應該是:「我可以盡可能以高價出賣我的貨物」,而應該是:「我可以照應得的高價出賣我的貨物」,或以合法和正當的高價出賣。因為你的售賣不應是一種完全由你操縱,而不遵照法律或限制的事,好像你自己就是一個神,對任何人都不負責一般。但因為你的售賣是對鄰舍的一種服務,它就必須受法律和良心支配,叫你不加害於鄰舍,叫你多關懷鄰舍的損害,少注意你自己的利益。但是這樣的商人那裡有呢?假如商人依照基督教的原則修正這惡劣的原則,他們的數目將多麼稀少,商業又將多麼衰落啊!

〈路德嚴辭:你只是「工人」!〉

〔8〕你會質問,我可以賣多麼貴呢?怎樣才算是公平合理,沒有侵犯鄰舍,或索價過昂呢?我的答覆是:這樣的事真的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規定的,也從來沒有人對所有各樣的物價都予規定。因為貨物不同,有的貨比別的貨來得更遠些,也有的貨比別的貨成本要高些。所以關於這一點,凡事都不能有一個確定不移的標準,正如一個人不能指定某一個城市為一切貨物批發的總匯,且制定一個固定的價格,因為從同一城市,和同一道路運出來的同一貨物,其價格也許一年比一年不同,或是因天氣不好或是因道路更壞,以及其他原因,使此時的價格高於彼時的價格。一個商人所收回的利潤,足夠補償他的操勞和冒險,就是公道合法的。一個在農家幫工的,也必須有工資和伙食,誰能白作工呢?福音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太10:10)

〔9〕但為求使這個問題不至完全無答案,那麼最妥善的方法,是由政府當局指派賢明公正的人士,先將所有的貨物評價,然後再行定價,使商人獲得合法的利潤,維持適當的生活,正如他們【指政府當局】在有些地方規定酒,魚,麵包和其他貨物的價格一般。但我們德意志人忙於飲酒和跳舞,不能忍受那樣的規定。【意指有權勢立法的那些人大多只顧享樂(甚至因此與商人勾結圖利),哪會管民生疾苦!】我們既不能希望制定這樣的法律,其次的最好辦法即是按照普通市場的物價,或鄰近的習俗,規定價格。【大意是說你的定價應與「一般物價」成「合理比例」。】關於這樁事,我們可以接任受一句諺語:「你照別人一樣做,就不是愚人。」由這樣的方法所得的利潤,我認為是公道的,因為貨物和資金總有損失的危險,利潤也不會太大。

〔10〕但當物價未由法律或習俗規定,而必須由你自己規定的時侯,那麼,別人就只能叫你憑良心去行【或譯「沒有人能強制你,你只能憑著良心」】,不苛索鄰舍,不貪得無厭,而只求維持適當的生活就行了。有人主張規定商人在所有的貨物上賺二分之一的利潤,也有人主張規定賺三分之一,還有人另有其他主張,但除非由俗世當局或由普通法律規定,這些都不是妥當的規定法;由當局或法律定的,才能算是妥當的。【路德始終在信仰上相信「秩序」和「掌權者」的(應有)功能,雖則在實際上他並不對「掌權者」樂觀。】所以你應該決定只從你的貿易得一種適當的生活,在這基礎上估計你的成本,勞力,和冒險,然後定一個公平的價格,或高或低,叫你的操勞得著代價。

〈路德慈聲:你只是「人」!〉

〔11〕當然關於這個問題,我不堅持將每一文利潤都要算準,以致使一個人的良心受嚴格的束縛,因為你的操勞贏得多少代價,是無法算準的。你憑良心以求算準就夠了,因為就貿易的性質而論,要那樣算準是不可能的。智慧人的格言也適合乎你的情況:「商人交易,難免無罪,商人唇舌,難免無惡」(傳道經26:28)。若你不知不覺,無意中多賺了些錢,你就在主禱文祈求說:「免我們的債」,因為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沒有罪的。況且,有一天你的利潤有時【應省去「有時」二字】會少於你的操勞,你就把這去抵消你所獲的厚利。

〔12〕例如,若你一年做一百個錢幣的生意,除開成本和一切操勞和冒險所應得的代價以外,你再賺了二三個錢幣過分的利潤,我認為這種錯誤是難免的,尤其是在一個整年的生意中。所以你不必把這樁事掛在心裡,但在這禱文中把它帶到上帝面前,看為我們所不能免的罪惡之一。你犯這錯誤,不是由於貪心和自私,乃是由於你職業的性質原來是如此,(我是指那些善良的和敬畏上帝不情願做壞事的人說的),像履行婚姻的責任一樣,也是免不了罪惡的,但因它是必要的,上帝並不監察【假裝看不見】,因為婚姻是不得不如此的。【注意,路德絕不是低貶婚姻(他個人有很美滿的婚姻),他只是說包括婚姻在內的各種人間責任,都不免「消耗」了一些我們可以更專心於上帝或天上的事的心力,非常嚴格地說,這可算為「犯罪」,但這又是人在日光之下的「分」,故天父也就格外通融,「假裝看不見」了。】

〔13〕你要決定你的商業和勞力的利潤,最好是以你所付出的勞力和時間做估計的標準,然後把它與勞工做工一天所獲得工資比較。在這基礎上你計算買貨運貨花了多少天,費了多少力,冒了多少險,因為所費的勞力和時間越多,所得的報酬也應越大。這是對這樁事最精確和最可靠的忠告,如有人不歡喜這個忠告,他盡可以改良。我的根據,如我已經說過的,乃是福音所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保羅也說:「牧養牛羊的人,就吃牛羊的奶;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林前9:7)。倘若你有比這更好的根據,我很歡迎。

……

「莫談政治」

在昨天的引文的最後部分(第4段),路德這樣說:

這裡我們要就貿易的弊端罪惡對良心的關係,加以述說。至於它們對國庫損失,讓君王和貴族去注意,那是他們的職責。

這表明路德並不是不知道及不在意「貿易」對德國人的「國庫損失」的重大影響,但是作為一位牧者,路德安於本位與召命,故此在下文裡,他只會就著「貿易的弊端罪惡對良心(信仰)的關係」來詳加論述。

我必要再三強調:

路德絕不是如那些把他「開除出黨」的牧師學者所以為的「不通世務」!事實是路德「通」得很,就連五百年後資本主義把世界以至教會弄得怎樣烏煙瘴氣,路德早就看「通」了。

路德之所以「不談政治」或「少談政治」,除了因他忠於牧者職分,也是因他有先知眼光,早就看透「政治沒什麼好玩」甚至根本「玩也沒用」的事實,故此寧願安於本位──「只談信仰」。

就在今天的引文中,我們也看到路德這種「看穿政治把戲」的高超睿見。例如他一面建議最好由官方制定格價,不許商人任意定價,可是他又一早看透「官商勾結」這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故此又馬上自我否定了原初的建議,提議人們還是自己「憑良心」定價算了。(第9至10段)

只是「憑良心定價」這回事,頂多只能行之於極少數「愛鄰舍過於愛自己」的「有良心有信仰的商人」之中,「但是這樣的商人那裡有呢?假如商人依照基督教的原則修正這惡劣的原則,他們的數目將多麼稀少,商業又將多麼衰落啊!」(第7段)

你還敢說路德不通世務不知世情嗎?!

路德更一早知道「我這部書,必定十分無效」,因為如此之古道熱腸,能夠實踐於少數人的身上,已是極了不起的事了,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理路德的,正如今天那樣。

……

「唯獨信仰」

路德是真實的信仰者,即或講的話題關乎「經濟」,用的卻盡是「信仰」原則,這與今天大多數牧師學者拿著的是「聖經」,說著的卻是「財利」,生死有別。

我在引文中加上了三個小標題,分別為:

〈商人狂妄:我就是「神」!〉(第5至7段)

〈路德嚴辭:你只是「工人」!〉(第8至10段)

〈路德慈聲:你只是「人」!〉(第11至13段)

為的是要眉目清晰地表明路德是怎樣:以「信仰」原則論「經濟」!

路德不跟你花言巧語,他只問你:

價格都由你定(或你按不知所謂的「供求定律」定)

你把別人當什麼?

你把自己當什麼?

你把上帝當什麼?

答案只能是:

你把別人及他們的需要當為滿足你所謂「最大利潤」的工具;

你把自己當做「上帝」,可以予取予奪操控一切;

你的「上帝」當然連影都沒有,或被「巴力」財神取而代之。

就是這一個所謂「供求定律」,把許多基督徒的信仰摧毀到連屍骸都不見了!!!

別花言巧語,說什麼「供求定律」是依「市場情況」而定非「我本人決定」云云。白痴都知道,商人們可以怎樣「製造需要」(求)與「操縱貨源」(供),人為地改變甚至炮製「市場情況」以操控價格。想想,不可當飯吃的「香料」居然成為貴如黃金的「上流社會必需品」,這「供求」有可能是「自然形成」而非「人為炒作」的嗎?

更可憎的是,許多窮人的「需要」是他們「養生的必需」,絕非「對香料的需要」那類,怎可混作一談,按你的「供求定律」而置窮人的死活於不顧。就如香港,房子原是人「養生的必需」,卻被人為地塑造炒作為「商品」甚至「奢侈品」,就任由地產商按所謂「供求定律」定出天文數字似的房價。

我就見過太多這樣的基督徒甚至教會,他們出售或出租所謂「物業」的時候,關心的不是對方的需要和負擔能力,也不是自己其實已經「回本」故而低價出售或出租都不會導致虧本的事實,而是非常上心在意於所謂「市價」很以為以低於「市價」出售或出租自己的物業,就是「虧」了

就是這一個所謂「供求定律」,毀了無數基督徒的信仰與良心。

路德堅定認定,「商人」不過是「工人」的一種,「工人得工價」是應該的,故商人也可以按照他們的努力和成本而得回合理的報酬。但是「商人」不能巧立名目,以各式光怪陸離的理由手段(經濟學就是提供這樣的「理由手段」的一門勾檔)謀取更多及過多的所謂「合理利潤」。

路德以為商人應「憑良心」計算他付出的努力和成本以得回合理的報酬。路德以他的牧者慈心,卻又想到,假若真有如此「有良心有信仰」的商人(當然是極少的),他們的「良心」又不免會在制定價格上有掙扎,怕自己會不會收多了而傷害別人及得罪上帝。

路德安慰他們,叫他們不必害怕,因為上帝知道我們不過是人,又活在凡俗人間,加之商業買賣的性質使然,這類「小罪」難免會犯,只要自己心裡明白,曉得不時求天父「免我們的債」,就是了。

自然,這些「安慰話」是路德針對稀如鳳毛麟角的「有信仰有良心的商人」說的,至於這個世界甚至許多所謂「基督徒商人」,就「算了」吧!!!

……

除「笨」有「通」

如此之路德,你哪隻眼看見他不通世務不知世情呢?!

路德「通」得無比,他對世界、教會甚至我們每一個人,早就看通看透不存「幻想」。所以,他不希求世人會不拜倒迷醉於資本主義之下,他不希求「商界」裡會有多少個「真基督徒」,他甚至不希求「真基督徒商人」可以在商務上連點「小罪」都不犯,自然,他更不希求他的這部不合時宜甚至不適用於人間的著作,會有多少效用。

笨小孩路德自然「笨」,但笨得來,「通」!

 

 

 

閒話一則                             2015 年 9 月 19 日(週六)

「時日無多」

今明兩天都「要事」繁忙,就大家都透透氣,暫且不看「路德」說說「閒話」。

我經常告訴讀者俄網是一個「整體」,要讀就「一整個」的讀啊。其實呢,我自己都知道這要求過分。天下人間,哪有「閒人」無聊如我?!

再者是新加坡歸來,心境沉重,加之近日時局飄搖,讓我很覺「時日無多」──卻是說不清是我「時日無多」,是你「時日無多」,還是這世界「時日無多」。

既是「時日無多」,讀「一整個」俄網就不只過分,更是「不可能」的要求。

這樣吧:

假設我明天就要掛了,而這世界也捱不了多久,算它十年八載(別以為很長,眨眼就過了),要給大家開個半年甚至數月的「速成班」以應對以後的日子,哪我今天要給大家的,就會是如下的一張「俄網速讀清單」

=====================================

主題頁──

建議讀完所有「聖經演義」,因信仰先賢們具體的血淚典範,總是我們能以堅信下去的最主要力量。另外選取部分「信仰及神學反思」來讀,好對信仰有更深刻、更堅實的理解。

另加一篇《十年生死尚茫茫》,此文可以讓大家知道俄網的「歷史」。

講 章──

《為天國留種》(2008.9-10)  《希伯來書11章》(2008.11-2009.3)

《傳道書系列》(2009.9-10)  《八福系列》(2009.10-11)

《信仰之初》(2009.11-2010.1) 《因子之名》(2010.2-4)

《哀樂同歌》(2010.7-9)   《寂寞的心》(2010.12-2011.1)

《信有始終》(2011.4-6)   《阿摩司書》(2012.3-7)

背景故事──

建議讀完所有「三星推荐」的,另選部分「二星推荐」的來讀。這些都是我的信仰心路,讓大家知道一個「死過兩次」的人是怎麼信的,「俄網神學」又是從怎麼樣的心靈土壤裡發芽生長起來的。

另補充一篇《我的大化之路》,此文可以說明俄網的「風格」的由來。

查經資料──

《歌羅西書》:增加及堅固大家對基督──我們的信心焦點的理解。

《使徒與觀點》:認識我們理解聖經及參明信仰的唯一「合法觀點」。

日誌選輯──

所有「有星號推荐」的篇章。

=====================================

就這麼多,不太過分吧?

我諒解大家很忙,更沒有我這麼得閒,但人要擠出點時間來,總還是可以的。抱歉我說得有點刻薄,就是我從未聽聞有知道自己身患絕症「時日無多」的人,會「沒有時間」覆診吃藥的。

我不會占卜,更不信那些「四個血月」之類的所謂「預言」。但主來的日子近了,卻是很肯定的。有多近我不知道,但「常作預備」總是對的吧?俄網上的東西,現在大既是一點用都沒有的,但有用起來的時候,我相信它還是很有一點的。可是俄網上的東西,卻必要放在、記在你的心裡,才會於你有用。

我其實是寧願「俄網無用」的,像白立德之流的「攻佔七座山全世界基督化」,「係就好得無比」咯,怕就怕「唔係」。到時大家才發覺俄網畢竟「有用」,卻怕連「速成班」都來不及上了。

原本要說「閒話」,卻越說越「驚嚇」--沒法子,死性不改!

我自知我話很「重」很「冷」,但我心是「熱」的「軟」的,天地為證!

 

 

 

最愛路德笨小孩(四)                  2015 年 9 月 21 日(週一)

讓信仰「生存」

其實人心很古,該隱自離開伊甸不久,就想到「種地築城」,為的就是要在一個據稱被咒詛的世界裡求「生存」。至於「信仰為先」的亞伯,早被「生存為先」的該隱殺掉,從此「生存主義」總是佔據「世界主流」,「信仰主義」幾無立足之地而四海飄零。上帝對「該隱之種」(世界之子)的咒詛竟落到了「亞伯之種」(信心之子)的身上。

但「亞伯之種」雖人丁稀少,卻是血脈不斷,路德笨小孩就是其中一個。路德的心思總是「信仰為先」。

路德最關心在意的不是人如何在世界「生存」(更別說「發展」甚至「發達」),而是「讓信仰生存」──至少「生存」在信仰者的心裡。

為此,路德又不惜「得罪全世界」(自然是尤其商人),連「作保」(做擔保人)都反對起來。

……

〈不可起誓!〉

〔14〕第二,有人一種普通的錯誤,不僅在商人當中,而且在世界各地已經成了流行的風俗,即是替別人作保。這種作法雖似乎不成為罪惡,而且好像是由愛心生出的美德,但它使許多人受害。所羅門王屢次禁止作保的事,他在箴言對這事屢次加以譴責,他在六章說:「我兒,你若為明友作保,你就被口中的話語纏住,被嘴裡的言語捉住。我兒,你既落在朋友手中,就當這樣行,才可救自己,你要去懇求你的鄰舍;不要容你的眼睛睡覺,不要容你的眼皮打盹;要救自己,如鹿脫離獵戶的手,如鳥脫離捕鳥人的手。」【大意是:一旦你為別人作保,就得一萬個小心,不得半點差池,否則後果堪虞。】他在箴言二十章也說:「誰為生人作保,就拿誰的衣服,誰為外人作保,誰就要承當。」【大意是:作保者必賠無疑。】他在二十二章說:「不要與人擊掌,不要為欠債的作保。」他又在箴言二十七章說:「誰為生人作保,就拿誰的衣服,誰為外人作保,誰就承當。」

〔15〕試看這賢明的國王在聖經中怎樣嚴厲禁止人作保。德意志有一句俗話說:「作保的應該被殺」,這與所羅門有同感。當保人被捕,不得不賠償的時候,這是他該受的,因他不假思索,愚蠢地替人作保。所以聖經禁止任何人替別人作保,除非他完全能夠並願意承當債務,償還債務。許多人雖然因作保感到狼狽,早已發現這是愚蠢的事,但若有人把這事看為錯誤,加以斥責,他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做保是錯誤的呢?讓我們來研究。

〔16〕作保是人所不配的,是僭越,是侵犯上帝的權利。第一方面,聖經告訴我們,只可信賴上帝,不要信賴任何人;因為人性是虛偽的,欺騙的,和不可靠的,正如聖經所說的,和每天的經驗所告訴我們的。但那作保的人是信賴人,在一個假的和不穩固的基礎上冒生命財產的危險;所以他一旦跌落,失敗,陷入絕境,乃是該受的。

〔17〕第二方面,一個作保的人是信靠自己,是把自己當作上帝,因為人所依賴信靠的,那就是他的上帝。但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財產,正如他對被保的人一樣,瞬刻也沒有把握,一切的事惟獨在上帝的掌握中,祂不允許我們對將來有絲毫的權利,或有一刻的把握。所以一個作保的人是違反基督教的精神,他的遭遇是應該的,因為他所保證所應許的,不是他自己的,也不在他的權力之內,而只在上帝的掌握中。我們在創世記四十三章和四十四章,讀到猶大怎樣在他的父親雅各面前,替他的兄弟便雅憫作保,應許帶他回來,否則願永遠擔罪。【路德對「猶大作保」的分析評斷,我不能同意,下文詳說。】上帝懲罰他的僭妄,叫他無法把便雅憫帶回,直到他以自己作代替,以後他自己只靠恩典才幸而得釋。他也是該受的,因為這樣作保,好像是不必理會上帝,或不必考慮究竟他們的生命財產,在明天是不是安全。他們的行為,是對上帝沒有敬畏的,他們以為生命財產都是他們自己的,以為自己有權掌握生命和財產,而這無非是由於沒有信心。雅各在他的雅各書四章稱這為驕傲說:「哎,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去,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

〔18〕再者,上帝對這種自以為未來可靠,和不理會祂的行為,也在別處予以定罪,例如在路加福音十二章記著有一個財主,一年收了許多出產,他要把他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以便收藏他的財物,然後對他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罷。」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在上帝面前不富足的,也是如此。所以基督在使徒行傳一章也答覆使徒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箴言二十七章也說:「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今日要發生何事,你尚且不知道。」所以祂在主禱文裡面,吩咐我們除今日的飲食以外,不要祈求別的,好叫我們在敬畏中生活,動作,也好叫我們知道,我們對生命財產一刻也們沒有把握,但要等待,從上帝的手裡領受一切。真實的信心所行的,便是如此。真的,我們每天在上帝的作為中,看見許多事定必這樣發生,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

〔19〕所羅門差不多用了他的全部傳道書來講這道理,表明一切人的計畫和僭妄,乃是虛空,煩惱,和不幸,除非有上帝在其中,叫人存敬畏祂的心,以現在為滿足,為快樂;因為上帝與那忘記祂的安逸和不信的僭妄為敵,因此祂讓我們失敗跌倒,當我們沒有想到的時候,便取去我們的生命和財產,「在我們沒有想到的時候,忽然來了」。所以不信的人如詩篇所說的,不能過完半生的日子,又如約伯在許多地方所說的,常常在沒有想到的時候,正在開始時,便要去世。

〔20〕假如你們問:「如果不許人作保。彼此間的交易怎能夠做成呢?許多有辦法的人將無法做買賣了。」……

……

絕不一樣的「作保」

首先,我得為「猶大」呼冤。路德說:

我們在創世記四十三章和四十四章,讀到猶大怎樣在他的父親雅各面前,替他的兄弟便雅憫作保,應許帶他回來,否則願永遠擔罪。上帝懲罰他的僭妄,叫他無法把便雅憫帶回,直到他以自己作代替,以後他自己只靠恩典才幸而得釋。他也是該受的,因為這樣作保,好像是不必理會上帝,或不必考慮究竟他們的生命財產,在明天是不是安全。他們的行為,是對上帝沒有敬畏的,他們以為生命財產都是他們自己的,以為自己有權掌握生命和財產,而這無非是由於沒有信心。【第17段】

路德反對作保的立場和理據,我百分百擁護,唯獨是他將「猶大」及他替便雅憫「作保」的事件拖下水並跟一般的作保混作一談,我就不能同意。因為「猶大」替便雅憫「作保」不是逞強自信,而是為著一家人的安危(希望順利借得糧食渡過危機)不惜犧牲犯險。這其實是很偉大高尚的情操,甚至隱約見到「基督代死贖罪」的影子,故而「基督血脈」從猶大支派而出,並非無因。

路德是誓死守護「基督代死贖罪」的真理的一員猛將,實不應看不到「猶大作保」這非同一般的意味。但這也不能深責路德。西方已有千多年的「基督教偽史」,路德雖是人中龍鳳,亦難免受其「污染」一二。譬如在道德主義的眼光中,猶大因「她瑪事件」,名聲自是一向不佳,在這有色眼鏡影響下,難免「做什麼都錯」。另外,路德疾惡如仇,火氣極大,固是一大優點,但有時亦不免矯枉過正,譬如在向大大違反基督信仰的作保行徑「全面開火」的同時,少不免「沙塵滾滾,殺錯良民」。

人誰無過,路德之一時「殺錯良民」固不能說是好事,但較之於姑息縱容作保以至各色貪婪罪行的那些牧師學者之幾乎毀了一整個世界,這過失還算什麼?我想上帝是會「故意看不見的」。

……

作保與起誓

這一大段落,字眼上雖只提到「作保」的問題,引用的經文亦多以「作保」為依歸,但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作保」與聖經在別處提到的某種「起誓」,甚有關連。

新約中有兩段提到「不可起誓」的經文:

太 5:33-37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雅 5:12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我們一點不難發現,路德「反對作保」的理由跟這些經文「反對起誓」的理由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不許人狂妄自信,僭奪只有上帝才配有的權柄及冒稱擁有只有上帝才擁有的能力。換言之,路德關心的,全然是「信仰性」的問題,即基督徒必要在生活上全然呼應他的信仰。他既宣稱「他信上帝」,就不能把信心再投放於別人(相信別人的作保)和自己(自己去做保人)之上。

我們看到,路德絕不會接受清教偽神學的花言巧語,說人類在「救恩」的事情上「無能為力」云云,但在生活及許多世間事務上呢,就「大有潛質」,還可以發揮來「榮耀上帝」這類連篇鬼話。

人不可信就是不可信,他在什麼地方都不可信;人無能就是無能,他在什麼地方都無能!如此,「唯獨恩典」這項教義才真有意義可言!否則,想想,你裝模作樣說人在「某一方面無能為力」,但又說人在「萬七方面大有潛質」,敢問誰還記得自己的「無能為力」而不痴痴迷迷於自己的「大有潛質」,像今天發大夢要「攻佔七座山打救全世界」的「普世教會」那樣?!

……

寧得罪商人,莫得罪上帝!

這一大段落,路德雖說他針對的「作保」並不限於「商業」上(第14段),但我們卻又看到,路德引用的經文中,頗不少是針對「財主」或「商人」的(第17及18段)。事實上,「作保」在中世紀晚期已經是一個很重要和很通行的「商業行為」。就是在第20段中,路德亦已經想到必定會有人問:「如果不許人作保。彼此間的交易怎能夠做成呢?許多有辦法的人將無法做買賣了。」

說白些,路德反對作保,有意無意間──又得罪商人了!

原來,十三、四世紀,造作虔誠的「十字軍東征」打通了往東方的商路後,大大造就了意大利的商人。為取得東方香料及絲綢等奢侈品轉手圖利,意大利的「航運業」發展神速。但遠航經商自不免「風險」不小,為「鼓勵投資」,大財團(包括出過三任教皇的麥迪奇家族)想出一個「巧計」,就是由他們「承保」──擔保一旦出現了狀況,就會對投資者作出一定賠償。

網上找到一篇叫《世界保險歷史》的文章,其中有云:

世界上最古老的保險單:熱那亞商人喬治勒克維倫于1347年10月23日出立的船舶航程保單。
 
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單:1384年,佛羅倫薩開出承保從法國運往意大利比薩的一批貨物的保險單,保單中明確規定了保險標的、保險責任等,這是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海上保險保單。

世界上最早的保險法令:為解決保險帶來的經濟糾紛,防止欺詐行為和給予本國船只優先待遇,1435年巴塞羅那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險法令。

世界上最早的保險條款:1524年,佛羅倫薩總結以往海上保險的做法,制定了一部比較完整的保險條例,并規定了標準的保單格式,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保險條款。【按:路德就是在這一年發表《論貿易與重利盤剝》的,文中他還大力反對「作保」,其「不合時宜」可想而知!】

世界上最早的保險組織:1688年,勞埃德先生在倫敦塔附近開設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館,這里每天富商滿座,保險經濟人利用這一時機招攬業務且隊伍日益壯大,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保險組織。

簡單說,今天的保險業就是由意大利商人「發明」由英國商人「發揚光大」的──這些可憎的毒蛇之種

你必問,這些商人怎會這麼「好心」替人作保,不怕如所羅門所說的賠死他們麼?

放心,「毒蛇之種」是很聰明的,他們早就曉得「對沖」的道理。簡單說,他們「鼓勵」別人投資於他們的航貿生意,並且擔保出事時賠償。但他們總會計過風險,就是他們要作出的賠償,只要比他們因這些生意而得的利潤少,「對沖」一下,還是「賺了」的。總之,有了他們的「作保」,投資才會更要「活躍」起來,這樣他們「用別人的錢來賺大錢的機會」才會大大增加啊。

都說嘛,你這個笨小孩路德,真是不知好歹,反對人家「作保」,要是給你「得逞」,知不知這又砸了多少商人的「謀財工具」?!怪不得全世界都要對付你!

大家心清眼利,就會發現後來的加爾文派及清教徒最初(被)發展起來的地方,都是瑞士及荷蘭那些「中央權力」最小而「地方商人勢力」最大的所謂「城邦制」地區。跨國商人合謀「扶植」另一個「支持資本主義的偽宗教改革」以取代討厭的路德的「反對資本主義的真宗教改革」的意圖,還不昭然若揭!? 

……

「兩個世界」

路德小孩不只笨,還有點「自閉」,他的「信仰世界」很簡單:

寧得罪商人,莫得罪上帝!

寧願自己不生存,都要讓信仰生存!

我們今天的,自是「另一個世界」,「開放」得很:

寧得罪上帝,莫得罪商人!

寧願信仰不生存,都要讓自己生存!

該隱統治著全世界!

無話可說,只有等主再來,再次潔淨聖殿,永久逐出商人!

……

我的見證

末了,作個小小的見證。

為了「讓信仰生存」,譬如讓「我信上帝」的信念不致成為虛話廢話,我至今仍然堅持不買房子,甚至去旅行的時候故意不做足預備,例如不事先作好所有酒店及車票的預訂。

這並不是小事,更不是造作。你若非習慣於「為上帝留空間」,容讓生命經驗一定程度的「無常風險」,你永遠不會知道何謂「上帝所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那麼,到你真正遇上生死相關的信仰大事時,我只怕你背書回來的「三位一體神人二性」甚至「一天祈禱七次」之類的所謂「屬靈操練」,一點用都沒有。

你先「讓信仰生存」,信仰最後就能「讓你生存」!

 

 

 

最愛路德笨小孩(五)                  2015 年 9 月 22 日(週二)

為誰痴狂?!

你要是繼續讀下去,就必會發現路德小孩不只「笨」、不只「自閉」,更是「瘋」的。

然而天下人間,無人不「瘋」,無人不「痴」不「狂」。生死相關的,只在於──你為誰痴狂?

……

〈打倒商人!〉

〈方式一:任人搶〉

〔20〕假如你們問:「如果不許人作保。彼此間的交易怎能夠做成呢?許多有辦法的人將無法做買賣了。」我答覆說:與人交易,有四種基督徒的方式。第一是讓他們搶奪我們的財產,如基督在馬太福音五章所說的:「若有人要拿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而且不要向他索回。」這種方式,在商人當中不作算【意思是商人哪裡會管這建議?】,更且人【指徒具其名的「一般基督徒」】在奉行和講道上沒有把它當做基督教的通常教訓,只把它當做給教士和完人的一種建議和忠告。然而在實行上,他們【指裝模作樣的所謂教士和完人】還不如商人。【意思是商人還「老實」一點,「教士和完人」貪婪跟商人一樣,且多一份矯情偽善。】但真基督徒就遵守它。因為他們知道,天上的父已經應許將日用的飲食賜給他們,這是寫在馬太福音六章的。若我們大家都這樣做,不但商業上的無數罪過會免除,而且很多人不會做商人了,因為理智和人性都將竭力避免那種危險和損失。【意指若須按此原則「任人搶」,哪誰還會做商人呢?】

〈方式二:白白送〉

〔21〕第二種方式,即是如基督在同一章所教訓的,要按照各人的需要白白分給各人。這是基督徒的一種崇高作為,所以不為人民所重視,若一旦予以實行,商人和商業就都減少;因為凡實行這種方式的人,必須真仰賴上帝援助,而不靠自己積蓄財產,知道自己雖四壁蕭然【因他不善為自己積蓄投資,把多餘的都施捨與人】,上帝卻要養活他。他知道上帝對約書亞所說:「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書1:5),乃是實在的。又如諺語說:「上帝所有的比所賜了的為多。」【意指上帝有賜之不竭的富豐。】但要這樣做,非真基督徒不可,而真基督徒是一個很稀少的動物;世界和自然【泛指整個人文與物質世界】,對他們都不注意。

〈方式三:借不望還〉

〔22〕第三種方式是借貸。即是我把財物借出去,有還的,我就收回,若沒有還的,也就罷了。基督自己對於這種借貸,定一個原則,說:「你們借給人,不要指望償還」(路6:34),即是你要慷慨借出去,冒險得不著償還,如果還來了,就照收,若不還,就把它當做禮物。福音在借貸與饋送兩者之間,只有一個分別,饋送是不收回的,借貸如果償還是要【或譯「可以」】收回的,但當我們把錢借出去的時候,我們要冒著它會變成禮物的危險。凡貸款希望能多收回的人,即是可咒詛的重利盤剝者【即放高利貸】,因為貸款人雖只希望收回成本,而【或譯「但」】沒有犧牲成本的冒險心,也不算是照著基督徒的樣子行。【路德多麼嚴厲:你「放債」只望「收回本金」,他也視之等同「放高利貸」!】我想這也是基督徒一種崇高的作為,這種作為也是很稀少的,若能見諸實行,會大大減少並消滅一切商業。

〔23〕這三種方式都遵行上帝的命令,既不是倚靠未來,也不是信靠別人或自己,乃是倚賴上帝。照這樣做,隨事都是付現,在這裡可以適用雅各的話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如此作。」這樣我們與人交易,要把他們當分會失敗,和不可靠的;我們借錢與人,不取利,且並冒著喪失的危險。【路德所謂的「付現」(paid in cash)喻指真真正正「活在當下」──只做自己當下該做能做之事,不妄圖以任何方式「買保險」或「操控未來」。】

〔24〕但在此處有人將要說:「然則誰能得救呢?我們在那裡可以找到基督徒呢?照這樣做,世界上的貿易將絕跡;人人讓他的錢財被取去或借去,徒然替那些懶惰的貪食者——他們充滿了全世界——大開方便之門,以撒謊和欺詐騙取一切。」我的答覆是:我已經說過,基督徒在世界上是鳳毛麟角,所以這世界需要一個嚴厲的俗世政府,防止惡人偷盜,強迫他們還債,雖然基督徒不應要求償還,甚至不應希望要回來。為求使世界不變為沙漠,使和平不消滅,使貿易和社會不趨於完全崩潰,就非如此不可。如果我們按照福音治理世界,而不以法律和武力強制惡人去做所應當的事,剛才所說的事,就都會發生。所以我們必須維持交通,保全城市的治安,推行國家的法令,使武力能儘量大膽地制裁犯法的人,如保羅在羅馬人書十三章所教訓的。因為上帝的旨意是叫那些非基督徒至少不至於毫無忌憚地為非作歹。任何人不要以為這世界毋須流血,就可以治理的,統治者的劍,必須是血腥的,因為世界是邪惡的,劍是上帝對世界的刑杖。關於這一點,我在《論俗世的權力》(On the Temporal Authorities)一本小書中已經說得夠多了。

〔25〕借貸若行在基督徒當中,便(會)是一樁好事。(因為要是)那樣,每一個借錢的人都會償還,若借方不能償還,貸方也不會介意。因為基督徒是弟兄,誰也不會丟棄誰,誰也不會懶惰無恥,不作工,依賴別人的財物和勞力生活,或情願懶惰,消耗別人的財物。然而對於非基督徒,俗世政府應該強制他們還債;倘俗世政府不強制他們還債,基督徒對於這樣的劫掠,就當忍受,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六章所說的:「你們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但一個人若不是基督徒,儘管你怎樣勸他,要求他,對待他,他都不會理會,因為他不是基督徒,他不會聽從基督的教訓。

〔26〕有一樁使你得一點安慰的事,即是除非你有剩餘,在你自己的需要以外有剩的,那麼你不必貸款,如基督論施捨說:「把你所剩下的施捨給人,凡事就都對你是潔淨的。」所以若有人向你借一筆鉅款,以致將來他若不償還,叫你不免破產,那麼你就不必出借;因為你第一和最大的責任,是供給你自己妻室兒女和僕人的需要,你不能把他們所應得的分給別人。所以,如果借款太大,最好的辦法是你饋送一部分,或酌量借出一部分,準備損失。施洗約翰沒有說:「有一件衣裳的,分給別人。」他乃是說:「有兩件衣裳的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路3:11)。

〈方式四:現金交收〉

〔27〕第四種貿易的方式,是以現金或實物來做買賣。凡願意採用這種方式的人,就當下決心不依賴未來的任何事情,只一心依賴上帝,去與那必定會撒謊和不可靠的人周旋。所以對那人的第一個忠告,即是不要借貸或接受抵押,只要接收現金。若他願意貸款,就貸給基督徒,否則就準備犧牲,或僅按照他願意饋送的和有餘的借貸。若政府不幫助他把貸款收回,就丟掉算了;他與其替人作保,不如按自己的能力施捨。這樣的人可算是一個真基督徒商人,上帝不會丟棄他,因為他十分信靠祂,樂意和他那靠不住的鄰舍交接。【參上文第23段我對「付現」的解釋。總意是叫我們「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別誇張別投機別取巧,老老實實做人。】

……

路德不是「共產黨」!

路德不是「共產黨」,他從沒有公然宣告要「打倒商業」要「打倒資本家」,也從沒有要求當權者「徹底取締商業行為」及「沒收資本家財富」。可是,在資本家及跨國財團的眼中,路德實在是「共產黨」,甚至比「共產黨」更可惡!

路德絕非故意針對商人。他不像那些所謂或不知所謂的「基督徒革命家」,譬如「佔中牧師」之流。路德十分關心社會,也想望福音真理與基督教訓能「落實社會」,不過他雖然笨,卻從不天真,故而並不相信基督徒真能「改造社會」。

路德的「四點交易主張」,標題分明寫著「基督徒的方式」(第20段),可見路德並沒有妄求他的主張可以落實到俗世人間裡。他想望的,只是這些原則能夠落實到基督徒──還要是「真」基督徒──之間的信仰實踐中。

至於這俗世社會,路德非常「明白」,人心向所,大勢已成,「商業」是不可能禁絕的,貪慾無窮巧計無數的「商人」更是不可能就範受控的,故而多多少少的借貸行為總是不能避免的。因此,他建議「立法規管」這些借貸行為,叫人「有借有還」,免得「世界變為沙漠,和平消滅,貿易和社會趨於完全崩潰」。【第24段】明白啊,路德絕對不是主張立法「鼓勵貿易」(像今天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所作的),他只是知道貿易這「必要之惡」既在日光之下無法禁絕,那就唯有立法限制管束(控制貿易),免得它失控而產生更多和更大的邪惡。

可是大家卻要知道,跨國商人最愛的是「自由」,尤其「貿易自由」,你對貿易提出任何形式程度的「限制管束」,都是對跨國商人的「冒犯」。再者,當時的歐洲「理論上說」是一個所謂「基督教世界」,相對保守或有良心的信徒還是有些的,傳統教會還是多少有點影響力。跨國商人最怕的,就是你這個路德的「反動教導」會乘著宗教改革的勢頭蔓延開去,這就對他們「商人統治世界」的圖謀大大有礙了。

路德雖不是主觀上要「打倒商人」,但他的「反動教導」一旦被認真實踐起來,卻很有造成「打倒商人」的客觀事實的可能。

請看看這些「路德文字」:

若我們大家都這樣做……很多人不會做商人了。【第20段】

若一旦予以實行,商人和商業就都減少。【第21段】

若能見諸實行,會大大減少並消滅一切商業。【第22段】

這些關乎「商業消滅」的說話,商人們看到心裡,能不先而驚懼惶恐,繼而怒不可遏,進而要把這可惡可恨的馬丁路德,列入「必要打倒」的首選名單之內嗎?

近五百年的西方(偽)基督教史,說穿了,就是跨國財團一手策劃經營的「打倒路德史」。

……

可憐天下牧者心

可鄰路德只是想做個好牧者而已!

他知時知機,不是要「踩」商人地頭,不是要鬧革命「打倒商人」,他只是想他的小羊們(真基督徒)能夠踐行基督的教訓,使「貿易行為」在基督徒之間絕跡或成為等同餽贈的「好事」,讓基督徒口口聲聲的信仰──對天父的信與望及對弟兄之愛,可以真切落實到基督徒群體的信仰之中,甚或至少落實到個別真基督徒的心間腦海。

路德本心只是如此,這算「瘋狂」嗎?

路德的牧者慈心更可見於第26段:

有一樁使你得一點安慰的事,即是除非你有剩餘,在你自己的需要以外有剩的,那麼你不必貸款……施洗約翰沒有說:「有一件衣裳的,分給別人。」他乃是說:「有兩件衣裳的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路3:11)。

路德是「過來人」,有過人的敏感天良,曾有過努力要盡諸般的義,又深怕自己「做得總不夠好」而惶惶不可終日的痛苦經歷。故此,他對同樣良心敏銳的小羊們,有特別的憐惜之心共鳴之情。他甚至擔心自己出言太重,真正「認真實踐」的小羊會擔負不起,甚至要自責難當。譬如對每個來「伸手要錢」的人,他都不敢拒絕,深怕拒絕他們,就是傷害弟兄就是得罪天父。為著安慰他們,路得於是有上述的一段說話。

對麻木不仁的貪利商人,對假仁假義的偽宗教家,路德罵得冷酷尖刻,毫不容情,很有以利亞的「先知義忿」,以至「斯文雅緻」的清教徒們每以路德為「粗魯」為「不講道理」。可是,路德對於小羊們──特別是信仰認真良心敏銳的小羊們,卻是情柔似水,心細如絲,又很有老約翰的「牧者溫柔」。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從摩西到約翰,可憐天下牧者心,盡皆如此!

……

為誰痴狂?

路德為上帝痴狂,為基督痴狂,為福音痴狂,為小羊痴狂,為真正的教會事業──不是攻佔七座山打救全世界,而是讓福音真理盡量落實到不論多少的真基督徒的心間腦海──痴狂。

路德無意與惡人(商人)爭奪天下,他要爭的,不過是小羊們的方寸之心,希望上帝的真道無以落實於凡俗人世,甚至無以落實於所謂「普世教會」,起碼也可以落實到三兩小羊的心中夢裡。

卻是只會為財利「痴狂」的商人,連路德這小小的「痴狂」都不能容忍,視之為對他們的「世界地盤」的侵略,視之為對他們的「世界霸業」的干擾,必要除之而後快。

人生世上,不論你有知無知,不論你願意不願意,你總得有所痴有所狂,問題只在──你為誰痴狂!

弟兄姊妹,請不要學清教徒那樣的可憎猥瑣,說除了「路德式的痴狂」及「商人式的痴狂」這兩者,總應該還有「第三類」或者比較「中庸溫和」的「痴狂」──叫「熱心」那就更得體或可接受了。

人心不能「容二主」,亦不能「無主」,你心裡的若不是「耶利華」,就必定是「巴力」(財利之神)──它具體叫做關公、佛祖、房地產、股票基金或「我自己」甚至(所謂)「上帝」,毫無分別。

若說路德那樣「信上帝」是痴狂,哪你把「不是上帝」的當「上帝」來信,不是更「白痴」更「瘋狂」嗎?!……

人既生而不能免於「痴狂」,那我就把我的「痴狂」寄放於最配得我「痴狂」的天父上帝身上--天下人間,還有比這更合理穩當的「投資」嗎?

深哉!上帝叫商人的智慧,盡成愚拙!

 

 

 

最愛路德笨小孩(六)                  2015 年 9 月 23 日(週三)

萬惡之根(上)

聖經明訓:「不可多積金銀」(申17:17),這是聖經給以色列人的「護國警示」;又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這是聖經給教會的「守教警誡」。

要言之,不論是守護以色列國或守護教會(基督徒),「不可貪財」都是寸步不可失的生死原則。

可悲的是,五百年前路德的吶喊竟成絕響。路德以後,一天一地都「走資」去了。跨國商人的龐大勢力與巧言詭詐,鼓動了西方世界一發不可收拾的瘋狂的殖民掠奪,這固然造就了驚人的財富與所謂「現代文明」,但也造就了更驚人的罪惡,並且造就了更更驚人的--

信仰大崩壞!

路德以後,西方主流教會最大的「努力」就是「反對路德」,將「不可多積金銀」與「貪財是萬惡之根」的聖經明訓,以各色各樣的花言巧語(譬如「適度貪婪無傷大雅更有利社會民生」或「我發達來榮耀上帝」之類)鎮壓下去,將「貪財」這頭惡獸釋放出來,不但敗壞世界,更毀了無數基督徒的信仰與良心。

從今天起,接連三篇的題目都是「萬惡之根」,指明「貪財」何以「造成萬惡」,並會大量列舉商人的詭詐行為。不過,大家卻千萬不要誤會路德的意思。路德並不是「社會改革家」或「道德家」,他最關心在意的斷然不是「貪財」在社會意義或道德意義上的惡劣影響,譬如令社會風氣或群眾品格敗壞之類。路德是「信仰者」和「牧者」,故此他的關懷跟聖經的完全一樣,就是信徒的信仰能否堅定,能否持守對上帝的純一的信心。

聖經「貪財是萬惡之根」的上下文是這樣的:「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9-10)聖經以至路德心目中的所謂「萬惡之根」,焦點都不在泛泛的「貪財」會敗壞社會敗壞品格之上,而在「貪財」會敗壞基督徒的信心,會使他們「陷在迷惑」甚至「被引誘離了真道」。

路德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信仰者」,絕不同於那些掛著「基督教招牌」的「道德家」(許多「基要派牧師」實為這類)或「社會改革家」(許多「自由派學者」就是這類)之流,大家只要細心讀下去,就會發現這個天淵之別。

……

〈沒有貿易,多好!〉

〔28〕假如世界上沒有人作保,福音的慷慨借貸又得以實行,而一切貿易只是用現金實物,那麼,商業上最大和最有害的危險與失敗就都會絕跡;各種商業【指必需和單純的商業】就會容易進行,其他一切過失也就比較容易防止。假如沒有人作保,也沒有抵押貸款,許多人將受到限制,將以適度生活為滿足,不像現在他們依賴借貸和保人,晝夜想爬高。現在每人都要做商人發財,就是這個理由。從此就發出那在商人當中成了笑柄的無數危險和邪惡的詭計。這些詭計有這麼多,使我失掉了能以完全糾正的希望。貿易惡貫滿盈,必致自趨崩潰。

〔29〕關於這廣大的和齷齪的交易,我曾希望對大家提出一點警告和教訓。我們若接受人人都可以照自己所能得的高價出售貨物的原則,而且贊成借錢,強迫貸款,以及為人作保的風氣,同時,卻又要人忠告我們怎樣才可以過一種基督徒的生活,保守善良和安靖的良心;這就等於是要教人怎樣生活動作,遵照神的聖經,同時卻又違反神的聖經,並怎樣反非為是,反惡為善。各人照自己所定的高價出售財物,借貸,作保,這三種錯誤,是一切可憎之事,不義,和狡猾的洪流的三個源頭。若想要堵住洪流,而不阻塞源頭,乃是徒勞無補的。【具體的說,路德所反對的就是一整個「鼓勵商業投資」的金融業--這又得罪無數商人!】

〔30〕所以關於若干商業上的詭計,我願就我所觀察的,和一些虔誠人所告訴我的,在此說一說,好叫大家知道,為使商人的良心得到忠告和幫助,我上面所講的那些原則,乃是何等必須予以建立並實行;同時也好叫他們其餘的惡行,也可以用這些例子來發覺,並衡量,因為要把它們一一都說出來,如何可能呢?上面所講的三種罪惡的源頭,給貪婪,邪惡,和自私的人性大開方便之門;他們有機會可以漫無限制地實行各種狡詐,和陰謀,每天想出新的計策,以致一切的事都含有貪婪的臭味,而且是沉淪在貪婪的新洪水中。

〈賒帳圖利〉

〔31〕第一,有些人沒有良心,出售貨物,以高價賒給人,不收現金,甚至有些人樂於只以賒帳出售貨物,藉此貪圖厚利。【因為結賬時貨價往往已上漲甚至被人為抬高。】請注意,這種交易的方式,顯係違背上帝的聖道,理性,和公道,完全是從貪婪發出的。這是得罪鄰舍,因為這是不顧及鄰舍的損失,倒是劫掠他們的財物。這並非為尋求適當的生活,乃是貪得無厭。按照神的律法,貨物以賒帳出售不應比以現金交易更昂。

〈坐地起價〉

〔32〕再者,還有些人出售貨物,比普通市場或尋求一般交易的價格要高,他們抬高物價,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國內缺乏那種貨物,或來源不久將告枯竭,而一般人民又非要那種貨物不可。這正是惡漢貪婪的眼,只看見鄰舍的需要,不但不想法去解除鄰舍的困難,反而利用這個機會,使他人受損,自己發財。這一班人顯然是盜賊,和重利盤剝者。

〈詭詐的壟斷〉

〔33〕另外還有一班人,把一個地方或一個城市所而的貨物,全部收買,他們掌握了這些物資以後,就依照自己的意思,規定和抬高價格,照自己所喜歡或能得的高價出售。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按照自己所定的高價出售貨物,是不合法的,而且是違反基督教的。一個人特為此把全部的貨物收買起來,是更可惡的。甚至帝國和俗世的法律,對這樣的事也加以取締,稱這種交易為「壟斷」,即是囤積居奇。這是任何城市或國家所不能容忍的。君王和貴族若盡忠職守,對這種勾當就應該阻止,和處罰。這般商人這樣做,好像上帝所創造的人和上帝的貨物,都是為他們創造的,都是賜給他們的,又好像他們可以任意搜括他人的貨物,並索取價格。

【以下三小段只是路德為解釋創世記四十一章中「約瑟收集國內糧食」的做法為什麼並不算「壟斷」而寫的,不十分重要,連路德自己都覺「離題太遠」,故從略。】

〈約瑟的屯積不同壟斷〉

〔34(略)〕
〔35(略)〕
〔36(略)〕

〈更詭詐的「偽反壟斷」〉

〔37〕有些人因別人有同樣的貨物,自己不能壟斷,於是他們把貨物廉價出售,使別人不能獲利,這樣就使別人不能出賣,或是不得不以同樣的廉價出售,以致被拖垮。如是至終他們就達到了壟斷的目的。這些人是不配稱為人,或與別人共同生活,而且他們是不值得勸勉和教訓的【因他們既是禽獸不如,就教都無用】,因為他們的嫉妒和貪心是如此公開,無恥,甚至寧願自己受損,叫別人吃虧,好使自己獨佔。政府當局應該沒收他們一切的財物,把他們驅逐出境。我本來不必說這樣的事,但我把它們也說說,好叫大家明白貿易有多大的詭詐,世界上的事情是怎樣的,使大家知道怎樣保護自己,防備這種危險份子。【注意,按路德的整體教訓,「保護自己」不被這些人所騙是次要的,「保護自己」不與這些人同流合污去騙人才是主要的。這一重點大家一定不要丟失,稍後路德與我都會再提到。】

……

資本主義會「自毀」嗎?

路得不是「馬克思」,他們都反對資本主義,但馬克思很「樂觀」,他相信資本主義有一個結構性的死結,就是資本家為追求最大利潤,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終必導致工人階級的忍無可忍,爆發生死火拼的「革命」,最終就被共產主義消滅和取代。

路德悲觀得多。他雖也說過類似的話,譬如:

貿易惡貫滿盈,必致自趨崩潰。(it is so overladen with all sorts of wickedness and deception that it cannot drag its own length; by its own weight it must fall in upon itself.)【第28段】

好像說貿易或資本主義是會因「惡貫滿盈」而「自毀」似的。

但你綜合上下文理及路德的堅實信仰(路德不是共產黨),就知路德根本不信人,不論是資本家或所謂的工人階級。他說:

假如沒有人作保,也沒有抵押貸款,許多人將受到限制,將以適度生活為滿足,不像現在他們依賴借貸和保人,晝夜想爬高。現在每人都要做商人發財,就是這個理由。【第28段】

好一句「現在每人都要做商人發財」

君不見幾許「共產幹部」或「工人階級」,不也是一樣想「發財」麼?他們不過是「暫時未做成資本家的『資本家』」而已。人性從根柢處看,個個差不多,只要有足夠「誘因」或「本錢」,人人都想做資本家的。路德看人性,比清教徒(偽基督教)與馬克思都精準百倍!

路德固然一萬個想「消滅商業」,但他更知人心所向大勢已成,資本主義會「自毀」只是他的「善良願望」而已。大家細看上下文,便知道他自己都不信。

……

許多巧計與萬惡之根

接下來的許多文字,包括明天及後天引的,都是路德對商人「各種狡詐,和陰謀,每天想出新的計策」【第30段】的揭發。

不過,我疑心這些例子,〈賒帳圖利〉、〈坐地起價〉、〈壟斷〉與〈偽反壟斷〉都並不很需要我「解」吧?我連房子都沒有買過,這些「商業世界」的「財技」,我疑心你們都比我更「懂」。 

我憂心的卻是,大家久已習非成是,很以為這些「財技」沒有什麼大不了,都不過是「商業運作」的「正常手段」而已。譬如「忽然下雨」,傘子就「忽然起價」,大家久已不覺這是「邪惡」,我真疑心你們都是這麼做的,就是「教會」也很會看「市價」調高自己物業的售價或租金。

天經地義耶!?

明白嗎?「貪財是萬惡之根」的意思就在這裡:

貪財之念並不會一下子就叫你為非作惡殺人放火奸淫擄掠,但會漫漫「鬆動」你許多原有的信仰執著。譬如漸漸不知安分,越來越想發達;漸漸忘記信靠上帝,將信心投放在自己的所謂資產或投資上;漸漸忘記一切皆恩典,什麼是我「應得」的計算意識壟斷你的思維;漸漸忘記體恤窮人,為籌算自己的未來,不肯白白施捨,甚至以為窮人之窮必是他「不善理財」的果報;甚至漸漸認同這世界的潮流,終而「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被引誘離了真道」,「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弟兄姊妹,我們今天「不很覺得」資本主義邪惡,正因為它實在邪惡之極──邪惡到把你心中的「真基督教」幾乎徹底淘空,你病入膏肓死到臨頭,竟還在發夢!!!

 

 

 

最愛路德笨小孩(七)                  2015 年 9 月 24 日(週四)

萬惡之根(中)

本篇和下篇引述的,都是十五、六世紀歐洲通行的「財技」,用我們廿一世紀「現代文明」的眼光看,實在算不得什麼,更且「在商言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只有笨小孩路德「食古不化」,死咬聖經明訓,才會這樣看不開的。要是他再多活些日子,看見西方所謂或不知所謂的「基督教列強」如何殺人越貨、互劫商船、販運鴉片,甚至販賣黑奴,他可要嘔氣死好幾回了。

以下的引文,我真擔心大家看著會以為路德「小題大作」甚至「無事生非」,這是因為無數人以為:

「壞了經濟」,事關重大!

「壞了人心」,卻是什麼來的?

……

〈巧計無窮,心術壞盡〉

〈買空賣空──無本生利〉

〔38〕還有一種買空賣空的勾當。例如一個商人從遠處跑來,問我有沒有某種貨物出售。我說,我有——其實我沒有——我以十個或十一個錢幣的價格賣給他,而實價不到九個錢幣便可以買到。我應許他在兩三天以內交貨。同時我出去收購貨物,這貨物是我預先知道可以賤價買進的。於是我把貨物交給他,他付現款給我。我利用別人的金錢和貨物,不冒危險,也不操勞,就發了財。這是以別人的金錢為生【有「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及「無本生利」之意,下同】,凡這樣做的人,不用跋涉【或譯「奔波勞頓」】

〈造市壓價〉

〔39〕若一個商人,自己有錢,不願使自己的貨物再冒水陸的危險,卻在大商業城市中住下,安然做買賣,這也叫以別人的金錢為生。當他聽說有某商人為債主所迫,須以現金償還,一時苦無現金,只有好貨。於是他找另外一個人替他去買批貨物,本來值得十個錢幣,他只出八個錢幣。若不成交,他又打發一個人去,只出六個或七個錢幣,這可憐的人開始恐慌起來,以為他的貨物跌了價,便願意照八個錢幣價格出售,好得一筆現款,以免太受損失,太不名譽。也有時候這急於需款的商人,自己去尋找這些惡霸,推銷他的貨物,換取現金,以便還債。他們講價非常苛刻,以廉價收購進來,以高價售賣出去。這些財政家可稱為「兇手」【英譯cutthroats,割喉者】,他們算是最靈巧的人。

〈寡頭壟斷,合謀定價〉

〔40〕另外還有一種自私的企圖。三四個商人掌握了一種或兩種貨物,這貨物是別人沒有的,或沒有發售的。當這幾個商人知道貨物值錢,並且因戰爭或其他災害,正在漲價,於是他們聯合力量,對旁人詭稱貨物供不應求,而且有貨出售的商人又不多;若有少數商人有這樣的貨物出售,他們便派陌生人去收買,等到他們把所有貨物控制以後,於是訂立合約:既再沒有這樣的貨物可以出售,我們就可以居奇,非某種價格不賣,誰【指零售商】以廉價發賣,誰就罰款若干。我聽說這種詭計,主要的是在販賣英國布或倫敦布的英國商人中間流行著。據說他們有一種會議,像市參議會一樣,凡英國布商都須服從這個會議的決定,如不服從,就要罰款。布疋的價格,以及發售布疋的日期或時間,都由該會議決定。這會議的領袖稱為「會議總裁」,他的權威僅遜于君主。你看貪婪的人有什麼事不能做和不敢做。【英國果然是「蛇種」之國,「財技」高人一籌!】

〈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41〕我還要報告一種小小的詭計。我把胡椒或別的貨賣給一人,賒帳六個月,知道他在那個時候一定要出賣,以求取得現款。於是我到他那裡去,或打發別人去,用現款再把胡椒買回來,但他原是花了十二個錢幣向我買的,我現在用八個錢幣買回來,但市價卻是十個錢幣。這樣我一出一進都有利可圖,他方可得一筆現金,以維持信用,否則他將損失名譽,將來沒有人貸款給他。

〈以債還債,破產逃債〉

〔42〕賒帳買貨超過自己償還力量的人,必須實行一種詭計。例如一個人的本錢還不到兩百個錢幣,卻賒欠五六百個錢幣的貨物。假如我的債戶不付款,我也不能付款,我愈賒帳,禍害便愈弄愈深,損失接二連三,最後我看到絞架的陰影,我若不潛逃,就將入獄。於是我秘而不宣,和債主說好話,應允還債。同時我儘量在外面賒買一些貨物,再變成現金,或者發期票取得現金,或者儘量借貸。【是為「以債還債」】到必要時,或債主逼我太甚時,我就奪門逃走,藏在一個修道院裡,逍遙自在,如同在教堂庭院中的竊賊和兇手一樣自由。我的債主門因我還沒有出國外而高興,簽證允許免除我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債務,只附有一個條件,即是在二年或三年以內,我要償清其餘的債務。於是我回到家裡,仍然是一個商人,我這一逃,就賺了二三千個錢幣,比三年或四年奔波勞碌所得的還多。

〔43〕或者這個計畫不行,我非逃亡不可,我可以跑到皇帝或總督的朝廷,花一兩百個錢幣,就可以得著一張蓋有帝國印信的文書,准許我有兩三年的自由,使債主對我莫?何,因為我說,我已經受了很大的損失,而帝國文書也假裝是虔敬正經的。這些都是惡棍的狡謀。

〈存款收息〉

〔44〕此外,在公司【companies】中還有一種流行的慣例。一個公民將一千個或兩千個錢幣存放商人手裡,定期六年付還。商人便拿這一筆款做生意,不論贏虧,每年付固定的利息兩百個錢幣。他若賺了更多的利潤,便歸他自己,若沒有賺到利潤,也還是照樣付息。這麼一來,那個公民對商人算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商人拿了兩千錢幣,希望至少要賺三百個錢幣。在另一方面,商人對公民也算是有很大的幫助,若商人不拿他這筆錢,他的錢空擺在那兒,不能生息。然而這種勾當是不對的,是實際的盤剝。我在論重利盤剝(按即後面所載者)中,已經說得夠詳細。【路德反對一切形式的「放款收息」,連小規模的「存款收息」都不許,理由容後再說。】

〈串通收債,獨利其身〉

〔45〕借貸怎樣招致不幸,我要再舉一例來說明。有些人若覺得買方不可靠,不會付款,他們便想出使買方償還的方法。例如我打發一個陌生商人,花一百個錢幣,向那人夠買貨物,囑咐商人說:「你把他所而的貨物買來以後,應許給他現款,或叫他向一個欠你帳的人收款,你收到他的貨物以後,帶他到我這裡來,我裝做欠了你的錢,你裝做不知道他欠了我的錢,這樣一來,我的錢得到了手,不給他半文錢。」這是叫做理財,完全要毀滅窮人和他的其他的債主【因為他對某一欠債者趕盡殺絕,刮盡其全部家財,這就不只殺絕那欠債者,也使欠債者的其他債主連分文都收不到】。但非基督教的借貸原是這樣的。

〈取巧詐騙〉

〔46〕再者,他們還學會了把貨物儲存在那可以使它們增加體積的地方。他們把胡椒,薑,和番紅花,藏在潮濕的地窖中,藉以增加重量。他們把毛織品,絲綢,燕類和黑貂的毛,在黑暗的儲藏室或棚裡發售,以避免光線。【讓買家看不清】商人對每樣貨物都可施行手段,叫買主在尺寸,重量和計數方面吃虧。他們也知道造假顏色,或者把最漂亮的放在上面和下面,把最差的放在中間。像這樣的欺詐是無止境的,即在商人彼此之間,也不敢互相信任。

……

何罪之有?

以上「財技」,我很疑心大家──包括許多基督徒──都正在使用著,而且一點「罪疚感」都不會有!

我且舉幾個例子。

〈買空賣空〉:我利用別人的金錢和貨物,不冒危險,也不操勞,就發了財。這是以別人的金錢為生,凡這樣做的人,不用跋涉(奔波勞頓)。【38段】

我真疑心大家會以為:這叫做「食腦」(動腦筋)嘛──我這「腦筋」以及「對市場資訊的掌握」就是「本」耶,而且「動腦筋」更且要「快人一步」也是很「操勞」的啊,這怎可以算是「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及「無本生利」呢?曉「動腦筋」的多賺,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誰叫你笨?!

〈串通收債,獨利其身〉:有些人若覺得買方不可靠,不會付款,他們便想出使買方償還的方法。……這是叫做理財,完全要毀滅窮人和他的其他的債主。【第45段】

我真疑心大家會以為:對方欠債,我要他還錢,這也有錯嗎?即使我是出些巧計騙他還錢,但所謂「騙」的也是我「應得之款」啊,何罪之有?再說,我把他刮光了,他沒餘錢還給其他債主,與我何干?

此外,連「存款收息」都算罪【第44段】,就更是莫名其妙豈有此理!至於「把貨物儲存在那可以使它們增加體積的地方」【46段】這些「小財技」,只要不十分離譜,全世界都是這樣的,或美其名為「包裝」。

還有是「寡頭壟斷,合謀定價」,現在雖有所謂法例規管,誰都知不過裝個門面,大財團要「合謀」,手段伎倆多著,你根本管不了。

最要命是,我們就是認為這些「財技」有一點「小問題」,但它們「鼓勵投資」、「繁華市面」,而商人間的「競爭」又會「促成進步」(有競爭才有進步嘛),這樣對社會整體的經濟繁華以至文明進步來說,肯定是「功」遠大於「過」的!!!

唉,我們今天不是全世界(包括教會甚至中共)都這樣說嗎?

……

「繁華進步」的「代價」

今天,何只西方教會,就連中共都看出「走資」的好處了。我們甚至可以推想,路德笨小孩只是「死得早」,要是他活到今天,看見今天資本主義為世界帶來一個怎麼樣的「繁華進步」的局面,他大既要悔不當初──把他這部《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把火燒掉,或慶幸他「幸運言中」──好在他的這部書果然無甚效用。

其實呢,路德並不否認這些「財技」可「促進投資」並帶來所謂社會「繁華」,他也很承認商人每多是「特別聰明」的人,或會帶來某種「進步」。問題卻是,「繁華進步」從來不是路德的「第一價值」,甚至不是「必要價值」。

原來,就是聖經都非常「承認」商人的本領與聰明的──商教勾結的祭司集團,連主耶穌都可以合謀殺死,其本領與聰明,誰出其右?及至路德時候的羅馬教會甚至德國境內的教會,商人勢力之大,已足以叫人咋舌。及至末日,共濟大財團會完全操控教會,更是毫無懸念的必然之事。

世人甚至教會追逐一個「繁華進步」,眼下是非常成功了,代價不過是「將教會的主宰權拱手讓與商人」,如此而已!──這何罪之有?

我只知道,這貪利主宰人心、巴力取代上帝、商人操控教會──我們以為無傷大雅甚至無知無覺的「何罪之有」,其果報並不只是主耶穌在聖殿發發脾氣及路德口誅筆伐一番,還有猶大亡國以及末日的「灰飛煙滅」:

哀哉!哀哉!這大城啊,素常穿著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
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
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
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都遠遠的站著,
看見燒他的煙,就喊著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
他們又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
喊著說:哀哉!哀哉!這大城啊。
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他的珍寶成了富足!
他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
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啊,你們都要因他歡喜,
因為神已經在他身上伸了你們的冤。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
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

--啟 18:16-21

由商人以至資本主義建構起來的這了不起的「繁華進步」,最後卻不只是「成了荒場」,而是「決不能再見」,連影都沒有!

這就是「繁華進步」的「代價」!

……

我的「安慰話」

末了,且學學路德,為極少數良心非常敏感的弟兄姊妹說幾句安慰話:

我們現在極難完全拒絕資本主義的某些「生活方式」,譬如你會有銀行戶口而不免於存款收息,雖則這些利息已經不知算是什麼東西了;又譬如你的工資又會莫名其妙被扣去一些,任人拿去幫你投資云云。但這些既都不是你主動更非積極想參與的事,就用不著自責了。

末世一片貪婪,上帝都救不過來了。故「建制」上你不能完全擺脫,不能怪你,但「心態」上你總要盡量與他們疏遠。「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因他的罪惡滔天;他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啟18:4-5)

 

 

 

最愛路德笨小孩(八)                  2015 年 9 月 25 日(週五)

萬惡之根(下)

資本主義除了建立了叫人陶然共醉的「繁華進步」之外,還建立了一個幾乎「天下皆賊」的「賊世界」,就如先知耶利米說:「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耶6:13)自然,既謂「從最小的到至大的」,則那「至大的賊」(亦可理解為某意義上的「萬惡之根」)究是何方神聖?他們有什麼幾可與上帝「抗衡」的手段本領?他們在末日「那城」灰飛煙滅之際,又會因他們的滿心銅臭滿手血腥,最終得個什麼樣的果報?

今天引述的是路德《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文第一部即「論貿易」的最後大段落。引文頗長,我的評註更長,但請不用擔心。一是明後即週末週日兩天,我又例牌「要事繁忙休市兩天」,大家應有充裕時間讀完今天的日誌;二是這一大段落,你看路德向那些窮兇極惡的「至大的賊」發動總攻全面開火,痛快淋漓,煞是好看,讀罷只會有歎為觀止意猶未盡之感。

看!路德開火了──

……

〈天下皆賊〉

〈大財團:超級強盜〉

〔47〕商人【考之下文,主要針對下文的公司(大財團)】稱貴族為強盜,對他們深表不滿,訴說他們做買賣要冒很大的危險,常被拘禁,毆打,徵稅和搶劫。商人若是為正義受這樣的苦,他們便真是聖人了。誠然,在他們當中也許有一人是在上帝面前受些苦,這是因為他是與別人一道,偶而替人受罪;【意指偶爾或有幾個正當商人是「無辜受累」的】但因商人作惡多端,他們在世界各地實行違反基督教的偷盜和劫掠,甚至他們自己也彼此如此相待,上帝叫那些不以正道得來的財產,遭強盜搶劫,叫商人自己也挨打或被監禁,這有什麼希奇呢?上帝必然施行公道,因為祂自稱為正直的審判者。

〔48〕我並不是原諒那些綠林強盜,也不是贊成他們的偷盜!君主的職責,不只是為善人也是為惡人保護陸道交通的安全;(但與之同時)制裁商人無恥的狡猾,懲罰不公平的買賣,使善良的人民不吃虧,這也是君主的責任。因為他【指君王】沒有盡到這種職責,所以上帝利用強盜和騎士,懲罰那作惡的商人。他們是祂所用的魔鬼【譯「惡魔」較佳,因這裡不是指「撒旦」。下同】,正如祂用魔鬼【惡魔】懲罰埃及和全世界,或用仇敵去毀滅它一樣。祂用這一個惡棍笞打另一個惡棍,但這不是說,騎士比起商人來,是次一等的強盜,因為商人每天劫掠全世界,騎士不過是每年一次或兩次搶劫一兩個人。【路德筆鋒犀利,他的意思是指商人其實是比騎士「高出許多許多等」的「超級強盜」。】

〈大財團:萬王之皇〉

〔49〕關於公司【大財團,路德眼中「至大的賊」】,我應該詳細地述說,但這個題目是貪婪和罪惡無底的深淵;在這裡面沒有一樣事情是可以用無虧的良心來討論。誰是那麼愚蠢,不知道公司即是壟斷呢?【不只是壟斷某種貨品,更包攬各類商品甚至其經銷門路,操控整個市場,見下文。】且不說神的律法和基督教的例律,就是異教徒俗世的法律也不容許這種公開的不義。公司控制所有的物資,毫無隱諱地施行以上所述的詭計,任意操縱價格的漲落,壓迫並毀滅許多小商人,正像水裡的梭魚吞噬小魚一般。他們好像是統制上帝子民的君主【比一般政治上的君主的地位還高】,不受任何信仰和愛的法律的約束。

〔50〕所以全世界都要按照他們隨時所定的價格購買香料。他們今年抬高薑價,明年抬高番紅花價,所以樣樣都扯平了,而他們又毋須冒險,也至遭損失。若他們的薑壞了,他們在番紅花上彌補起來,反之亦然,所以他們總是獲利的。這一切不僅是違反商品的性質,也是違反一切物資的性質。這些物資按上帝的旨意,是不免於危險和不定的。但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一切不穩固,不安定,和俗世的物資中,能以穩固安定,永久地獲得利潤,把全世界刮得一乾二淨,將所有的金錢都括入他的私囊。一個人在很短的期間發大財,可以收買帝王,這怎能是對的,合乎上帝旨意的呢?他們叫全世界其他的商人都得冒險交易,今年賺錢,明年失本,而他們卻常常賺錢,以多餘增加的利潤彌補他們的損失。無怪乎他們很迅速地把全世界的資金都吸收去了,因為一個永久的和穩妥的小銅子【有實質成色】(本應)強於一個暫時的和不穩妥的錢幣【只有紙面價值】。但這些公司所做的是永久和穩妥的錢幣貿易,而我們所做的是暫時和不穩妥的小銅子貿易;無怪乎他們做國王,我們當乞丐。【這不得不使人聯想到美聯署可以任意印銀紙而不必用黃金做抵押的邪惡勾檔。】

〈官商大勾結〉

〔51〕國王和諸侯應該注意這些事,用嚴厲的法律予以取締。但我聽說他們和商人共同謀利,應驗了以賽亞的話:「你們的君王與盜賊作伴」(賽1:23)。一個賊偷了一個或半錢幣,他們要把他絞死,而他們自己卻和那劫掠全世界,偷竊比什麼人還更厲害的人共同貿易。所以有一個句俗話說:「大賊絞小賊」。羅馬議員伽妥(Cato)說:普通的盜賊囚在監獄裡,加上鐐鎖,作官的盜賊穿綢戴金,招搖過市。【就如古書云「竊勾者誅竊國者侯」。】

〈上帝之火〉

〔52〕但最後上帝將怎樣說呢?祂要照祂藉以西結書所說的去做,即以君主和商人都是盜賊,祂要將他們熔化,如同城市起火銅和鉛一起熔化一般,叫君主和商人都毀滅了。我恐怕這樣的時候快要到了。【見附註】雖然我們的罪惡和錯誤非常大,我們卻不思悔改,上帝決不能不懲治罪惡。【路德用「我們」而非「他們」,是要顯明貪利絕非「一小撮人」的惡行,是一整個世代甚至教會的歪風,「我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附註:以西結書22:12-20

在你中間有為流人血受賄賂的;有向借錢的弟兄取利,向借糧的弟兄多要的。且因貪得無饜,欺壓鄰舍奪取財物,竟忘了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看哪,我因你所得不義之財和你中間所流的血,就拍掌歎息。到了我懲罰你的日子,你的心還能忍受嗎?你的手還能有力嗎?我──耶和華說了這話,就必照著行。……

人子啊,以色列家在我看為渣滓。他們都是爐中的銅、錫、鐵、鉛,都是銀渣滓。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們都成為渣滓,我必聚集你們在耶路撒冷中。人怎樣將銀、銅、鐵、鉛、錫聚在爐中,吹火鎔化;照樣,我也要發怒氣和忿怒,將你們聚集放在城中,鎔化你們。

〈誓不兩立〉

〔53〕任何人都毋須問,一個有良心的人,怎能與公司有份呢?【你明知並主動入它們的「股份」就是與它們「有份」,今天「教會」誰還敢說這真理?】我對他唯一的忠告即是:讓它們罷,它們不會改變的。若公司存在,公理和誠實就要消滅。若公理和誠實存在,公司就非消滅不可。【總意是你必要跟他們「分別出來」。】以賽亞說:「原來床窄狹,有一個非掉下不可,被窩太小,不能遮蓋兩個」(賽28:20)。

〔54〕我十分明白,我這本書會叫人討厭,也許他們會把它拋棄,依然故我;【事後證明路德全「中」,眼光準過無數所謂「投資家」。】但這不是我的過失,因為我盡了我的本分,已經指明,若上帝帶著刑杖來,我們是多麼應該承受。假如我能指導一個人,叫他不為貪婪的爪牙所捕獲,我的勞力也不算白費。不過【按文氣及文意應譯作「雖然」,英譯亦作「though」】我希望,如我以前所說過的,這事既然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終必自垮,也終必停止。【路德的總意是資本主義會「自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是「聽候上帝收拾」吧!】

〔55〕最後,讓各人將視線集中於自己。大家不要因為愛我而停止,也不要因為恨我,或叫我受苦而開始或繼續下去。這事是你的,不是我的。願上帝啟迪我們,扶助我們,去遵行祂的美意。阿們。

……

〈天下無賊〉

我越發相信,一個宗教徒口口聲聲的「上帝論」、「基督論」以至「救恩論」等,是完全作不得準的,因為全部都可以靠「背書」而背得頭頭是道字正腔圓,倒是「財富論」──你看他如何看待、取得及運用財富──最可以如實地反映這個人的真實信仰,「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 6:21)。

你讀罷路德的「財富論」,再看看今天主流教會(不論宗派)的「財富論」,你很應該疑心現今的「教會」的「神學」是不知從哪裡來的。

其實這也並不很算「來歷不明」的,因為「拜金神學」古已有之。別的都不說,單看主耶穌基督的年代,與主最「誓不兩立」的,正正就是一個「商教勾結的宗教集團」及他們大力宣揚的「拜金神學」

太 21:12-13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當心「賊窩」二字】

太 23:16-17 (主耶穌說:)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你們說:凡指著殿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該謹守。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什麼是大的?是金子呢?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

這個商教勾結,「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的宗教集團以及其壓倒一切的「拜金神學」,更會帶到世界的末了,成為最後「盤據聖地」的「敵基督政商教三合一集團」

啟13:1-5,11-18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又拜那龍──因為他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我又看見另有一個獸從地中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他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又有權柄賜給他,叫獸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他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做買賣。在這裡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他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

經文出現的是兩頭「獸」,一頭是「從海中上來」並獲「龍」授權的「獸」,意指最後的「假基督」(大罪人),一頭是「從地中上來」迷惑人拜前者的「獸」,即最後的「假先知」(偽教會)。前者握有「政權」,後者握有「教權」,分明是「政教勾結」。不過,從這二者共出的還有一個「財權」(做買賣的資格),他們用這「財權」叫天下人都得歸服。(這時不拜獸的已被殺絕了。)

我們見到這個「末日政權」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財權」佔有極為關鍵的位置,這就不免很有跟資本主義「拜金神學」一脈相承的味道。

但 11:36-39 王【指末後的敵基督】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過所有的神,又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畢,因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羨慕的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銀、寶石和可愛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認識的神。他必靠外邦神的幫助,攻破最堅固的保障。凡承認他的,他必將榮耀加給他們,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為賄賂分地與他們。

我們又發現,王【末後的敵基督】的宗教觀很有某種特色:他一面是「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羨慕的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但另一面又敬拜一位什麼「保障的神」,並且是「用金、銀、寶石和可愛之物」來「敬奉」的,很有「財可通神」的味道。不只於此,他還會「又為賄賂分地與」奉承他的人,即是在他的治下,「財可通人」的風尚也是十分盛行的。

在在可見,這個「末日政權」其實是資本主義與「拜金神學」的「終極版本」,亦即是一個如假包換的──

「天下皆賊的賊世界」

這就不只所謂聖殿成了「賊窩」,全世界都成為一個「大賊窩」

這個「天下皆賊的賊世界」終歸落得個什麼下場?帖後一言以蔽之:

帖後 2:8那時這不法的人【末後的敵基督】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

主耶穌又是如何「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撒亞利亞書14章說之甚詳,為加快節奏,我且節略如下:

亞 14:3-9 那時,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他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

好了,「聖城重光」了,那些「至大之賊萬惡之根」又得了何等果報?──

原來主耶穌再來一趟終極版「潔淨聖殿」,永久逐出商人!

亞 14:20-21 當那日,馬的鈴鐺上必有歸耶和華為聖的這句話。耶和華殿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凡耶路撒冷和猶大的鍋都必歸萬軍之耶和華為聖。凡獻祭的都必來取這鍋,煮肉在其中。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原文亦作商人)。

主耶穌曾說過,「上帝之物該歸上帝」。可悲可恨的是,千萬年來,這些作為「至大之賊萬惡之根」的商人財團經常盤據聖殿操控教會,僭奪「上帝之物」,末了更妄圖僭奪「上帝之位」。

卻待他們惡貫滿盈,上帝也忍無可忍,凌空而至,千軍萬馬,重奪聖城,從此「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商人」,並且,聖殿內的一鍋一碗,甚至馬的鈴鐺等等一切器物,都必單單屬於耶和華,任何「賊」都休得染指,妄想竊據分毫。

這時「聖殿無賊」已經成功,但離「天下無賊」的終極目標還差半步。

啟 20:7-10 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他們上來遍滿了全地,圍住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就有火從天降下,燒滅了他們。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

原來基督再來,聖城重光,千禧立國。但尚有一些惡人「口服心不服」,待撒旦假釋出獄,又伺機同謀造反,想來一個最後反撲。結果當然又是上帝「發火」,但給他們的不只「灰飛煙滅」,更是「不滅的火」

卻是這些「最後的造反派」的首領或說「賊王」又是什麼人?經文指名道姓:「歌革和瑪各」。但許多「牧師」及「解經家」胡說八道,要非說「不知道」就說是「蘇聯」或「俄羅斯」。你飽讀萬惡不赦的西方殖民史,「賊王之國」還可以是誰呢?不就是那「蛇種之國──英國」麼!它自己都「招」了。不信?請看俄網主題頁第15期,不贅。

總之,經此最後一役,真的大功告成了,從此──

天 下 無 賊!!!

……

「家賊」嚴防

不可不知,我們的天父並不是要打造一個「帝國」,而是要建立一個「天家」。可是「天家」最怕什麼呢?自然就是「家賊」了。

卻是俗語有云:「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天父為防「家賊」,於是千萬年來,就部署並執行一個以「天下無賊」為目標的天羅地網與超級計劃,為要認出,抽出和永遠逐出一切「家賊」。

天父的大計,基本上是一著「引蛇出洞」,容讓「至大的賊萬惡之根」──商人財團為非作惡風流自大,終而錯判形勢,自以為權傾天下,連上帝都沒他們法子,就上位奪權全面現身。結果,上帝預備已久的「所有火力」就可以鎖定這些「賊王之種」,全面開火全軍反撲,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以底定「天下無賊」的全勝之局。

對於天父上帝的「如神兵法」,有興趣請看拙作主題頁《兵法之神》

……

天地有正氣

讀路德,讀聖經,都給我以無比鼓舞與盼望,因為天地真有正氣

任惡人(商人)繼續「風流」吧,上帝的「刑杖」已經預備好了,隨時開火。只是你不要見其「暫時風流」而惶恐,也不要嫉妒,更不要「羨慕」以至同流合污。記得離「那城」越遠越好!!!

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還沒講完,這些人間連同教會在內都幾乎絕種的「正氣」話,我讀之愛不釋手。稍後論到的路德反對「借款收息」的原因,更使我對路德肅然起敬。只是全書下文的論證不免重複(因為是路德於不同時間寫的),我會做一些節略調整。有時間及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閱讀全文。

 

 

 

最愛路德笨小孩(九)                  2015 年 9 月 29 日(週一)

信仰的風采(一)

路德《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文我已說了第一部即「論貿易」,今天開始談第二部即「論重利盤剝」(A TREATISE ON USURY)。

驟眼看去,「論重利盤剝」(不包括「續論重利盤剝」,詳見下文)並沒有「論貿易」那麼「好看」,因為連編累牘都是議論發揮和經文引證,說著的都是一些「大原則」,沒有後者「商場現形記」式的富豐例子與生動描繪,對於慣讀八掛新聞小道消息的我們,就難免嚴重欠缺「娛樂性」和「可讀性」了。

再者,讀罷「論重利盤剝」,你亦很會有這種感覺──「貨不對版或文不對題」。因為這部分並不十分集中於講述所謂「重利盤剝」(高利貸),路德倒是相當嚕囌地說了一大堆「題外話」,譬如基督徒「理財」要如何「任人搶」和「白白送」。並且,路德反對的更絕不止於「高利貸」(放債收取重利),而是一切形式程度的「貸款收息」,甚至強烈主張基督徒借債連本金都不該指望收回,更別說什麼收息了。

簡單的說,「沉悶與離題」就是你讀「論重利盤剝」──甚至只消讀一小部分──很容易有的感覺。

為免混亂,這裡得先交代一下《論貿易與重利盤剝》的結構與成書過程。第二部「論重利盤剝」早於1520年就獨立發表。1524年,路德詢眾要求,寫成「論貿易」,將之與前者合併,並在前者後加上一個新寫的附篇,稱為「續論重利盤剝」(PART TWO ON USURY),這就「三合一」而為《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書了。

實話直說,第三部分即「續論重利盤剝」是我怎麼都看不明白的,因為此部分倒很「專門」很「集中」地談論「重利盤剝」(高利貸,文中稱「買進款」)這種「當代(中世紀後期)新興的財技」。可能是我的「財商」太低近於零蛋,正如我怎麼都不明白「迷債」是怎麼會成為一種「投資產品」的,故而也看不明白「買進款」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但商人們既是「巧計無數財技無窮」,我疑心我們也犯不著去理會他們一時金本位一時銀本位一時什麼本位都不用就可亂印銀紙的了不起的「經濟理論」,也不應太「八掛」於商人花多眼亂層出不容的「財技」,只要緊緊抓住我們基督信仰最生死攸門關的大原則,即標題所說的──

信仰的風采

這樣,我們就能在「屬靈層次」上識破商人們的一切巧計,不受迷惑,更不與之同流,昂然走我們基督徒「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的回家之路。

要言之,路德較早寫成的「論重利盤剝」實比「論貿易」與「續論重利盤剝」層次更高境界更高。路德在這部分裡說的看似「泛論」,其實是基督信仰最偉大動人的「風采」,是人能以達至的最高尚的信仰莊嚴--人原來可以活得如此莊嚴!你只要動心讀來,你的「亢奮」不會下於你想到終有一天要「天下無賊」。

只是引文實在太長,諒解大家沒我這麼「清閒」,就略去部分,但路德文鋒凌厲論證嚴密論點精采,我真是「一字都捨不得刪」的呀!有心力時間的讀者,請自行閱讀全文,或於大家比較「清閒」的時候讀,不要枉廢路德苦心。另外,因原文已有段號,我就不加上自己的段號了。

……

〈身家不設防一:任人搶〉

一、我們應該知道,在這時代(使徒保羅預言過,這時代是危險的),貪婪和盤剝不僅在全世界已經根深蒂固,而且尋找掩飾,假裝良善,以便任意作惡,事情壞到差不多叫我們要把聖潔的福音看為毫無價值。所以在這危險的時代,每人必須留心考察自己,又在處理俗世的財物上,必須有真的鑒別,並殷勤遵守我主基督的福音。【驟眼看去,我還以為路德說著的是「財慾橫流」的20或21世紀,可憐的是,500年前已經如此!──人心很古啊!】

二、我們應當知道,對俗世的財物加以合宜處理,共有三種不同的方式和等級。第一種方式是,若有人要以暴力奪取我們的俗世財物,我們不僅讓他奪去,而且,他若要多拿,也任憑他。我們親愛的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五章論到這一點說:「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太5:40)。這是這種行為中最高的等級,並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在裡衣被人奪去之後,將外衣給他,乃是讓人將它拿去,不要抵抗,或因此不耐煩,或要求歸還。基督沒有說:「把外衣也給他,」只說:「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三、【略】

四、許多人以為這第一級不是一種命令,不是每一個基督徒所必須遵守的,而只是一種很好的忠告,交給完全人去遵守,正如童貞也不是命令,乃是忠告一般。所以他們以為每人拿回他自己所有的,是合理的,他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和知識,以武力對武力;他們用美麗的鮮花裝飾這種意見,而且以為用許多有力的論點證明了。第一論點即是教會律例(還不提俗世的法律)說:「法律許可以暴易暴」。由此有第二論點,即俗話所說,自衛的行為不應受處分。第三論點是他們從聖經上所找出的一些例證,如亞伯拉罕和大衛以及其他我們所知道的人,都懲罰和報復了他們的仇敵。第四論點是他們提出情理來,解釋說:如果這是命令,就等於准許惡人偷盜,最後不免使任何人都不能保全自己所有的東西,甚至不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全了。第五論點是他們為確證一切起見,引證?古斯丁的話。原來?古斯丁解釋基督的這些話,是指人必須讓別人將外衣裡衣奪去。他說「要在內心準備如此做」。他們卻對這高明的解釋加上一種隱晦的說明:「我們毋須在表面上和行為上捨棄,只要在內心上有這樣的準備就夠了。」好像我們願意做某項事情,但同時又不願意做一般,又好像肯定與否定是同樣的事情一般。

五、看阿,這些就是他們的傑作,把親愛的主耶穌基督所有的教訓和榜樣,以及聖福音和一切殉道與聖徒,都完全加以扭曲,淹沒,和抹煞了,以致今日那些遵守這些條規【指上文提到那些歪理】,但反抗基督生平,教訓,和福音的宗教和俗世的首長與人民,都算為最好的基督徒!由是訴訟,公證人,主教的法官,法學家,及其尊貴的族類,就多如夏天的蒼蠅。因此在基督徒中就發生了許多戰爭和流血的慘劇。訴訟也一定要到羅馬,因為那裡所最需要的就是大批的金錢。今天在整個教會中,最偉大,最聖潔,最普通的工作【以上全是反話啊】,即是告狀和被告。……那些把上帝的命令當兒戲的人,都要如此墮落;那些「以暴易暴」,和「要在內心準備如此做」,以致把上帝聖道的光明變為黑暗的人,上帝要叫他們都如此盲目,蒙羞。因為異教徒也這樣遵守福音;甚至豺狼和沒有理性的獸類,也這樣遵守;人們毋須做基督徒,也可以這樣做。

六、所以我要盡我的本分,警告每個人,不要被那些把命令變為忠告的人引入歧途,不管他們怎樣有學問,怎樣有勢力,怎樣屬靈,也不管他們用多少鮮花和顏色來裝飾這說法。一切藉口都是不中用的!這無非是上帝的命令,是我們所不得不按照基督和祂聖徒的認可和榜樣來服從的。政府和教會的法律都准許以暴易暴,但上帝不理會這些法律。……自衛在人的法律面前是不受懲罰的,但在上帝面前它沒有什麼功德。告狀既不為教皇也不為皇帝所咎責,但為基督和祂的教訓所咎責。舊約中有些列祖懲罰了仇敵,從來並不是由於自己的選擇,也從來並不是沒有按照上帝明顯的吩咐,即按照懲罰罪人,有時也懲罰好和壞的天使與世人的吩咐。因為這個緣故,他們決不報復,或自私自利,但只是作上帝順命的僕人;……當上帝命令你復仇或自衛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做,沒有命令以前,就不要這樣做。【例如大衛有十足「理由」,都不敢擅殺掃羅;雅各眾子向示劍人報復,看似很有「理由」,卻不為雅各及上帝所喜。】

七、雖然上帝設立了屬世的刀劍,和教會屬靈的權力,並且命令這雙方的統治者,懲罰惡人,拯救被壓迫的人,正如保羅在羅馬書十三章,以賽亞在許多地方,和詩篇八十二篇所教訓的,但是人不要自行控訴,應由旁人以兄弟般的忠信,和彼此互相照顧的情誼,通知當局,某人無罪,某人有罪。……所以一切的事都以仁慈的,基督徒的,和兄弟一般的樣子予以處理,多注重罪惡,少注重損害。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六章責備哥林多人,因為他們彼此告狀,不寧願受欺,吃虧,……我們應該告訴他們,那樣的行為不是基督徒和良好的行為,乃是屬於人的和世俗的行為,是對拯救有礙而無助的。

八、【略】

九、若是上帝沒有叫我們遭受不公道的損害,好叫我們的心可以離棄世上虛假的財寶,任憑它們失去而不介意,並把我們的希望寄託在那看不見和永遠的財寶上面,那麼要我們對俗世的財產保持純潔心,乃是不可能的。所以凡捨不得自己財寶和不願意把外衣連裡衣一同捨棄的人,乃是放棄自己的純潔和永遠得救的希望,這純潔和希望原是上帝訓練他並驅使他去得著的。……總之,這些命令的目的,是叫我們擺脫世界,愛慕天堂。所以我們應該平安地快樂地接受上帝的信實勸告;若祂不勸告,若祂不讓我們遭遇不幸和冤枉,人心就易於腐化;人心易被俗世的財寶深深地吸引著和緊緊地束縛著,結果不免以俗世的財寶為滿足,而不重視天上永遠的財寶。

十、關於俗世財物第一級的處置,我們說得足夠了!這第一級也是最先的和最大的,但說起來很沉痛,它不僅成了最小的,而且化為烏有了,並且在人的法律,風俗,習慣的烏煙瘴氣中,湮沒無聞了。

……

「第一類猥瑣」

抱歉得很,我的刪節就只能「忍受」到這程度。但放心,我下文的評註不算多,因為要說的,路德都說完了,而且他的文字眼界,都遠比我的精采和深邃。

路德不跟你花言巧語,別的不管,他只管:

如何讓信仰成為真實?
如何讓信心成為可能?

換一種反面說法,就是:

不要讓信仰成為「假大空」!
不要讓信仰成為「猥 瑣」!

主流教會把主耶穌明文吩咐的「任人搶」這「最先的和最大」的「理財誡命」任意耍過去,或講成可有可無的「告忠」或「比喻」之類,或拿「人的法律,風俗,習慣」將它徹底蓋過,致使「湮沒無聞」,路德語極沉痛的說:

異教徒也這樣遵守福音;甚至豺狼和沒有理性的獸類,也這樣遵守;人們毋須做基督徒,也可以這樣做。【第五段】

不要自欺欺人,你可以滿口基督上帝,但你的「理財哲學」才是你的真正信仰。我們今天,包括幾乎全世界基督徒在內,我們的「理財哲學」都盡是「一求保本二求增值」,說白些,就是我們不只「靠錢財保護」,還要「保護錢財」,總之就是--

萬萬不可讓自己的錢財「冒險」!

信這種滿腦「自保意識」的所謂基督教或福音,或如此充滿「自保意識」地信所謂基督教或福音,路德狠狠的說:

禽獸都是這樣「信」!!!

想想,人搶你(甚至只是可能會搶你)你就「拚死自保」,甚至「搶回對方」,這根本是「動物本能」,你信什麼耶穌呢?你的信心又怎樣反映出來呢?

當然還有些大商人大財團,

他們的貪暴是禽獸不如的!

主耶穌及路德都要我們「任人搶」,就是要我們的信、愛、望都成其為真實,半點不容「猥瑣」。你信上帝,基督既叫你「任人搶」,你就不要多多說話多多藉口;你望上帝,就當相信上帝就是任人搶光了你,最終必會在今生或來世補償你;你愛弟兄,就必不會求自我保護,更不會還手,像亞伯之任其哥哥殺掉,寧願自己吃虧受苦。

路德說「任人搶」是「最先的和最大」的「理財誡命」,因它最能準確無誤地反映一個人的真實信仰的誡命。故此,自作聰明地「廢」了這條誡命,就等於廢了福音。路德說得極為嚴重,但絕無誇張:

那樣的行為【自我保護及爭取權益之類的行為】不是基督徒和良好的行為,乃是屬於人的和世俗的行為,是對拯救有礙而無助的。【第七段】

路德一片牧者慈心,故也看到天父的悲心以及主耶穌說那些不近人情的「任人搶」的教訓背後的滿心善意。請動點心肝讀通這段:

九、若是上帝沒有叫我們遭受不公道的損害,好叫我們的心可以離棄世上虛假的財寶,任憑它們失去而不介意,並把我們的希望寄託在那看不見和永遠的財寶上面,那麼要我們對俗世的財產保持純潔心,乃是不可能的。所以凡捨不得自己財寶和不願意把外衣連裡衣一同捨棄的人,乃是放棄自己的純潔和永遠得救的希望,這純潔和希望原是上帝訓練他並驅使他去得著的。

主耶穌為什麼要我們的財富「冒大風險」,甚至要我們連「自保的底線」都拆除「任人搶」呢?

那是因為祂要拆毀人對財富的信心,好讓他對上帝生出真實和堅穩的真信心。一心不容二主,有瑪門(財利)就沒上帝。天父慈悲,不情願我們失卻真實信心和永遠救恩,就對我們的財寶「動手腳」,還要我們「放手任搶」。好叫我們一無依傍,就一條心仰望上帝盼望基督,就老老實實的信到老等到死。

我們的信仰先賢,從亞伯到摩西到眾先知眾使徒,都是「任人搶」的,都是「打不還手」的偉大典型,都以具體生命示範了何謂「信」,展露了動人心魄的「信仰的風采」。

……

「第二類猥瑣」

今天我卻還得補充極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萬萬不要將「甘地」「佔中三子」之流的甚麼「和平抗爭」混同主耶穌「任人搶」或「打不還手」的真理教訓。

第一、主耶穌的教訓是實實在在的「無所爭」(除了天父的喜悅與將來的賞報),可是甘地或佔中三子之流,盲的都看得出他們根本在很有意識地「爭」,並且鼓勵甚至煽動一種普遍的「爭的意識」,以「和平」為招牌,實質內裡充滿「反叛」和「暴力」意識,洽好是徹底背乎基督的真理教訓。

第二、留意路德說得極為仔細:

並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在裡衣被人奪去之後,將外衣給他,乃是讓人將它拿去,不要抵抗,或因此不耐煩,或要求歸還。基督沒有說:「把外衣也給他,」只說:「連外衣也由他拿去。」【第二段】

你或會問:「把外衣也給他」跟「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什麼大不了的分別?

那分別就是:「主動權」永遠操之於對方的手上。譬如說,對方搶了你的裡衣後,「要是他想搶你的外衣」,你就「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反之,「要是他不想搶你的外衣」,你就別造作矯情故作偉大,主動「把外衣也給他」。

想想,人家沒要你絕食,是你自己要絕食;人家沒要打你,是你故意走去迫人打你。這有幾「和平」呢?根本是「暴力要脅」!這跟主耶穌「任人搶任人打」的真理教訓,差得天離地也沒有那麼遠。

「冒牌」,知否這是死罪!?

……

「去猥瑣化」!

若說主流教會把主耶穌「任人搶任人打」的真理「耍過去」的做法是「第一類猥瑣」,哪麼,甘地與佔中三子之流「冒充」主耶穌的真理的做法,就是「第二類猥瑣」,且是更可憎更詭詐更惡毒的大猥瑣!

末世「猥瑣」橫行,上帝都救不過來,但願路德留給我們的這些人間絕響,還會喚醒少數人,曉得未被「猥瑣化」前的福音,究是怎麼模樣的。

 

 

 

最愛路德笨小孩(十)                  2015 年 9 月 30 日(週三)

信仰的風采(二)

唉,抱歉得很,今天的引文,我幾乎「一字不能刪」(除了一段及少量翻譯問題上的改動),事實是,我若刪了,不但是對路德的大不敬,也是叫大家蒙受大損失啊!

懇請各位耐心讀完,好好享受路德力透紙背的筆力(雖然是中譯,你也可以感受到路德的文章力度),欣賞他高超博大的眼界,學效他「必要讓信仰成其為信仰」的擇善固執,進而明白何為我們基督徒的「信仰的風采」。──路德跟那些陰聲細氣的「牧師」及廢話連篇的「學者」,是完全不同的人!

好吧,我應承大家,還有幾篇就寫完這輯日誌了,之後就寫一輯「小品」,讓大家都透透氣。

…… 

〈身家不設防二:白白送〉

十、……現在我們要說到第二級。這是我們將財物白白的給與那有需求的人。關於這一點,我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五章也說:「有求你的,就給他。」雖然這一級比第一級【任人搶】要低得多,但對於那些愛好俗世的財物多於愛好永遠財寶的人,是又難又苦的,因為他們對上帝沒有充分的信靠,不相信上帝能夠或會【願意】在這可憐的人生中維持他們。所以他們以為如果照上帝所吩咐的去做──「凡有求的,就給他」,他們怕會餓死,或無法生存了。這樣,他們又怎能夠信靠上帝能在永恆中維持他們呢?因為基督說:「凡在小事上不信靠上帝的,在大事上也不會信靠」(路16:10)。但他們還是想,上帝會永遠地賜福給他們。他們雖不聽從上帝藉以訓練他們,驅使他們學會在俗世和永遠的事上都信靠祂的這命令,他們卻還自以為上帝會永遠賜福給他們,還自以為相信祂。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凡不聽信並服從這教訓的,恐怕不能學會信任的藝術,他們既在俗世的小財物上不信任上帝,就在偉大和永遠的財寶上最後必然失望【指終必不能得著】

十一、這第二級是很小的事,舊約甚至對猶太人中的平常人和不完全的人也吩咐了,正如申命記十五章記載著:「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15:11)。此外,上帝還嚴厲吩咐他們,不許讓別人討飯,祂在申命記十五章說:「在你們中間不可有乞丐或窮人」(15:4)。上帝若在舊約中有這樣的命令,我們基督徒更應該不僅不讓人窮苦或做乞丐,還應該遵守第一級的命令,讓任何人以暴力拿去我們所有的。如今反而行乞的事很多,以致成為榮譽的事了;世界上有俗人做了乞丐還不夠,還要宗教界的人也來行乞,把它看為尊貴的事嗎?【路德反對這些矯情造作的宗教行為。】我不願為此事跟任何人爭論,但我認為在新約時代的基督教會中,不應該比在舊約時代的猶太人中有更多的乞丐。如果宗教和俗世的統治者,除掉所有乞丐的布袋,他們就算是盡了職責。

十二、在人們中間,有三種慣例或習俗違反這第二級的辦法。第一種習俗,是人對朋友,對沒有需要的富人和有權勢的人送禮,而忘記了窮人;若他們藉此得取寵愛,利益,和友誼,或博得稱讚,被視為虔誠人,他們便以人的稱讚,榮譽,寵愛或利益為滿意,而殊不知他們如果對窮人這樣做,將博得上帝的寵愛,稱讚和榮耀,那是多麼好得多啊。對於這種人,基督說過:「你們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宴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路14:12-14)。雖然這教訓是如此明顯,每個人都知道是應該如此做的,但我們在基督徒中間,從來看不見這樣的一個榜樣。款待,豪華的生活,吃喝,和饋送,既無窮盡,又無限制,然而他們還被稱為好人和基督徒,其實這只足以使他們忘記向窮人施捨。當末日,主向這些毫不關心別人的人要問,他們曾向誰施捨行善,那時將有何等可怕的審判臨到他們呀!【留心,路德在這大段落中多次提到「末日審判」。】

十三、第二種習俗,是人們不肯對仇敵施捨。本來就我們不良的本性而論,要善待仇敵,乃是難的。但這是不行的。下面的命令是指對一切的人而說的:「有求你的,就給他」(太5:42),在路加福音六章也說得很明白:「凡求你的,就給他」(6:30)。這裡並沒有把仇敵除外,甚至包括在內,因為主基督在同一章明明說:「你們若單愛那愛你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他們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6:32-35)。人們對基督這樣完善的命令不但不遵守,反把它們當做「勸告」,以為是毋須遵守的,正如他們對待第一級的辦法一般。他們在這一點上得了不良教師幫助,以為對仇敵毋須拋棄敵對,以及怨恨和憤怒的行為,只要在心裡饒恕就夠了。這樣他們把基督所應用於外表行為的命令,僅應用到心裡,然而基督自己卻清楚地把它應用到行為上,說:「你當善待(不僅是在思想上善待)你的仇敵。」所以,保羅與所羅門表示同意,在羅馬書十二章也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羅12:20參箴言25:21)。這即是把利益堆給他,以善服他。叫他燃起對你的愛。虛假的教義卻產生了一種普通的俗語,說:「我願饒恕,但不忘記。」親愛的基督徒,不是如此的!你必須饒恕和忘記,如同你盼望上帝,不僅饒恕和忘記,而且比以前待你更好。

十四、第三種習俗,是好看的,炫耀的,但這種施捨(也因而)最有損害。講起這樁事,頗有危險,因為這要涉及到那些應該教導和統治別人的人物【指宗教界當權者】,而這批人物是從世界開始直到世界末日,都不會聽信真理,或容許別人聽信的。他們用「施捨」或「為上帝所有的施捨」【或譯「為上帝之名施捨」(giving for God's sake)】的美名,來稱呼那為教堂,修道院,小禮拜堂,聖壇,鐘樓,鐘鈴,風琴,圖畫,塑像,金銀裝飾品,禮服,以及彌撒,晚禱,唱歌,讀經,遺囑基金,和會社等項所有的施捨。所有的施捨都趨向這一方面,這是由人所領導的,也是由人所要求的;所以無怪乎基督的教訓所領導的那一方面【全句或譯「所以無怪乎基督的教訓總是被引向某一方面」,即講台講來講去都是叫你「奉獻」,還要「奉獻」給教堂或修道院之類】,是這樣地枯燥和荒涼,以致有一百個聖壇和晚禱【各式宗教聚會】,卻沒有一個人肯為窮人備一席飯,更談不上將糧食供給一家窮人。所謂「為上帝所有的施捨」【這口號不得不使我聯想起加爾文及清教徒之流的「為上帝的榮耀」云云】,並不是基督所命令的,乃是行人所捏造的;所謂「施捨」,也不是施給窮困的教友,乃是施給石頭,木料,和圖畫。而且這種施捨變得如此珍貴和高尚,以致上帝自己也不足以報答它,還需借助於令狀,教諭,羊皮紙公文,鉛,金屬,粗細絲線,以及青黃白各色的臘。若不如此炫耀,就好像沒有價值,這都是「為上帝的緣故」,以高價從羅馬買來的。這種偉大的工作處處都用贖罪票來報答,以此為超過上帝的報答;但照上帝的命令去施給窮人,就沒有這一切浮華的報答,而要只以上帝的報答為滿足。這麼一來,後者【施捨窮人】就被推到最後,而前者【奉獻教會建築及事工】卻被擺在最前,兩者比較,一個暗淡,一個顯耀。所以羅馬的聖彼得現在要到處行乞,以建築他的教堂,用高價的贖罪票搜括大宗「為上帝的緣故而有的施捨」來大興土木。【諷刺天主教廷以修建「聖彼得大教堂」為名搜刮斂財。】這工作對他【指那個被偽造出來的「聖彼得」】很合適,而他也能容易做到,因為他是死的;他若是活的,他就必須傳基督的命令,不能經營贖罪票。他的羊都殷勤地跟隨他們的忠實牧人,也在各地販賣贖罪票,每逢有獻堂的日子或周年,或賽會,這些乞丐就像夏天的蒼蠅一般集攏起來了。他們所唱的是同一個曲子,即:「快為新建築物捐錢,叫上帝和聖尼古拉斯可以報答你。」【聖尼古拉斯,三世紀一位主教,後被封為「聖人」。】以後他們大喝其啤酒,也是「為上帝的緣故」。主教代表大發其財,也是「為上帝的緣故」。但是我們並不需要這些委員或代表,來勸告我們按照上帝的命令施捨給窮人。【路德筆鋒凌厲,一氣而下,你叫我怎麼刪呢?】

十五、我們對於此事,應該怎樣說呢?假若我們反對這些作為,羅馬教皇就會把我們逐出教會,那些偉大學者也快會稱我們為異端派,因為大量金錢所流入的地方,乃是大有影響的。【「財可通神」,自古已然!】我們並不阻止合式教堂的建立和裝飾,因為我們不能不有教堂,而且我們對上帝的禮拜也應該隆重舉行;但這一切須有一個限度。禮拜的設備只宜尚清潔,不宜尚華貴。然而這些喧嘩的事情卻使我們離棄上帝的命令,而行上帝所未曾吩咐的事——這些事【指各種豪華】我們雖缺如卻還能好好遵守上帝的命令——這真是又可憐又痛心的!假若我們將大量的款項照上帝的吩咐應用,好叫基督徒向窮人所行的善,比所有教會的一切木石更為光耀,那麼,我們只將小部分的錢給教會,也就夠了。我可以大膽說,將教諭,狀令,印信和旗幟等,為死的石頭教堂的緣故掛起來,而不加百倍地為活的窮基督徒的緣故掛起來,這對於頭腦簡單的人,是完全欺詐有害的。【指教會如此本末倒置,必致誘使許多「頭腦簡單的人」在信仰上走上歪路。】所以,你這個人啊,要小心!在你死的時候和末日,上帝不會問你在遺囑中留下了多少,或問你為教堂捐了多少,但要對你說:「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太25:42,43)。親愛的人啊!你應該把這些話牢記在心!一切全看你是否對鄰舍行了善,施捨給了他。你要謹防外表的虛榮,以免離棄這事。

十六、【略】

十七、他們又虛構了一種詭計,很巧妙地教人怎樣來欺騙這命令和聖靈。他們說:「除非窮人是極其窮困,就不必施捨給他們。」此外,他們對什麼是「極其窮困」,保留調查和決定之權。這樣一來,除非窮人將要餓死,凍死,窮死,或因避債逃亡,就不會有人施捨或相助。但這歪曲的解釋和對基督的命令(的)欺騙(性)的附加,由下面一句話便駁斥了,即:「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現實裡),人不會蠢得非到快要死的時候,或到已經為債務逃亡再無人能幫助他的時候,才願意人幫助他。但一涉及教堂,基金,贖罪票,和其他未曾由上帝所吩咐的事,就無人要細心籌算,我們是否要在屋頂的瓦落下,棟樑腐朽,天花板塌下,特許狀發霉,和贖罪票毀損以前,才捐款給教會。雖然這些事不如窮人的需要那樣迫切,但是這些事在他們看來,(時時刻刻)都有「極大的需要」,其實教會所有的錢庫都是滿滿的,而且一切都是建築得很好的。金錢是必須不斷地搜括起來,(但)不是為施捨或借給世上的窮人,而只是為施捨給聖十字架,聖母馬利亞和主保聖人彼得,雖然他們是都在天上用不著施給的。這一切都要以超乎尋常的遠見去做,好叫末日若不來,教會在一二十萬年以內,都可得著照顧;這樣,一有需要,聖者的封立,主教的白帶,或其他類似的東西,都可以在羅馬的市場上買到。羅馬人不以更高價拍賣封聖,白帶,教諭,和狀令,我覺得他們是至愚【路德又說反話了】,因為(我們)這些肥而蠢的德意志人,情願到他們的市場去購買這些東西,而他們原可以賺更多的錢。不過確是沒有一個敵基督者,能夠像羅馬的無底袋一般,更能夠搜括這許多的金錢,把它們集中於羅馬,而且安排得有條不紊。如果這些從窮人身上括來的財物,不是花在羅馬的貨物上,那真會叫他們痛心。聖安波羅修和保利努(Paulinus)【都是第四世紀意大利地區的主教】,曾將聖杯和教會各物溶化,救濟窮人。另翻開一頁【意思是現在「世界變啦」】,你們看今日的情形,是怎樣的。親愛的羅馬啊,德意志人雖然缺少金錢,但還有聖杯,聖餅陳列台,和許多塑像;這一切都還是你【指從你那裡買來】的!

……

從〈「廢話」神學〉到〈廢話神學〉

路德在這一大段落中要說的,是一種在當時已經氾濫到全教會去的〈「廢話」神學〉(留心引號的位置)。這種「神學」的最大目的是「廢了神的話」,即以各色各路花言巧計「廢了神的話」,故曰〈「廢話」神學〉。

聖經明訓基督徒要「白白送」──將財富白白送與人(尤其是窮人),宗教領袖們卻想出諸般巧計(不知是否從商界學來的),要把這訓誡耍了過去。大而化之,他們用的主要手段有四:

第一是把財富「送」與「根本不需要送」且「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報答你」的朋友或富人,卻是不肯施捨與真正有迫切需要而且無力回報的窮人。這其實是的一種「小往大來」的交易手段,根本不是「送」,更無「風險」可言。

第二是以各種借口拒絕把財富「送」與「仇敵」,怕的是他們不會「回報」甚至「笑你傻仔」,那就「不划算」了,你的財富就有大「風險」啦!

第三是張燈結綵大鑼大鼓,「以上帝之名」把財富「送」與更沒有需要的「教會」的各種「建設」或「事工」,卻不肯施捨與窮人。這其實是「請有錢佬吃飯」的擴大版本,要得到的不只是「有佬錢」的回報,更是「教會封賞」或「虔誠美名」等等「大回報」。

第四是為「施捨窮人」下極嚴苛的定義,說只有「極其貧窮」的人才該得到施拾,而何謂「極其貧窮」還要由他們「審批」。這就把「施與窮人」這個訓令,變成了一句隨時可以靠「搬籠門」而不必遵守的廢話。

總之,主耶穌明明是「無條件」的「白白送」,我們的宗教領袖卻加上了許多明言暗示的「條件」,包括對方「能否回報」(故此施與「富人」及「大教堂」而非無法回報的窮人)、「願否回報」(故此不肯施與極可能不作回報的仇敵)及「算不算極其貧窮」(用「定義」法把必需得到施捨的人隨意排斥出去)之類。

基督的話就是這樣被他們的〈「廢話」神學〉廢去了。

這些宗教領袖廢去神的話語之後,他們剩下來的「神學」,就只能是〈廢話神學〉──廢話連篇的,終必無「得救效用」的偽神學。

路德極其憤怒,行文中再三叫這些宗教領袖「小心末日」──他們廢棄上帝的說話,無視窮人的需要與生死,絲毫顯不出有對上帝的真信心與對弟兄的真愛心,終有一天,他們要接受上帝嚴厲無比的大審判、大報應!

我不多說的,要說的路德都說得很足夠很嚴厲了,有耳可聽的,都應該聽!

 

 

 

最愛路德笨小孩(十一)                2015 年 10 月 1 日(週四)

信仰的風采(三)

今天,同樣抱歉,我能刪去的只有幾句。

我越發相信,讀好一個「路德」,讀出他的「信仰風采」,比讀幾個不知所謂的「神學學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猥瑣不堪的宗教界很會拾路德牙慧,譬如「因信稱義」、「唯獨恩典」之類,講到很「路德」似的,還會寫成成千上萬的「論文」。卻不知道,一個人所謂「相信唯獨恩典」,卻不肯讓他的身家「不設防」──「任人搶」、「白白送」與「借不望還」,他就是以具體的行為暴露了他既不肯對別人有恩典也不相信上帝對他有恩典的事實,他之所謂「相信唯獨恩典」,不只是一句廢話,更是欺哄上帝的假誓,罪加一等。

……

〈身家不設防三:借不望還〉

十八、我們現在要講處理俗世財物的第三級方式,那即是我們情願並高興無息貸款。關於這一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五章說:「有行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就是不可拒絕他。這是在各級中最低的一級【即犧牲及冒險程度不如「白白送」更遠不如「任人搶」】,甚至在舊約中也有這樣的吩咐,上帝在申命記十五章說:「無論那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揝,握著;揝著手,意近袖手旁觀】,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申15,7,8)。他們大家都認為這是一條命令,因為所有的博士都同意要白白借貸,不過應貸給什麼人,他們的意見還不一致。因為如在前級中已經說過的,有許多人高興貸款給富人和好朋友,多是為自己希榮求寵,少是為遵行上帝的吩咐。尤其是如果照前面所說的,給以大的頭銜,即「為上帝所有的服務」或「為上帝的緣故」,人們就更樂意貸給。因每人願貸給聖十字架,親愛的聖母和主保聖人。但對於上帝的吩咐所指的人【尤其是窮人及仇敵】,他們就感覺困難,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們貸款,除非他們「極其窮困」【這是諷刺語】,但在這種情形之下,如前所云,雖貸款也無濟於事了。【或因「極其窮困」任人定義而使貸款之舉無法執行,或對方已經「窮死」,貸款都救不活他了。】

十九、然而基督在祂這命令中沒有遺漏任何人,而且把所有的人,甚至仇敵都包括在內;祂在路加福音六章說:「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又說:「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6:34,35)。我很明白,許多博士把這些話解釋為:基督吩咐貸款不要取費,或任何利息,乃是免費借貸。固然這意見是不錯的,因為凡貸款要取費的,就不是貸款,也不(是)出賣,而是盤剝【放債取利,usury】,因為借貸的真意義,是把些東西給別人,不收費,惟一條件,是以後歸還原款或原物。但是我們若正視基督的教訓,就可知祂的本意不是說貸款不要取費,因為這沒有教訓的必要,因貸款不取費才是貸款,假如要取費,就不算是貸款了。祂的意思是要我們不只貸款給那能還款(或)也能給我們貸款或其他利益的朋友、富人和我們所喜好的人,而且也應該貸款給那不能或不願償還的人,如窮人和我們的仇敵。我們貸款要照祂關於愛和施捨所教訓的一般,不存自私自利的心。這樣的事【指真正無私的借貸】,除非我們實行貸款給仇敵和窮人,就不會發生。祂說這話的目的,是叫我們善待一切的人,不僅是要善待那善待我們的人,還要善待那惡待我們的人,或不能以善報答我們的人。祂說:「你借錢給人不要指望償還,」意思即在「你當借錢給那不願或不能償還的人。」但凡貸款的,都希望收回原款,若不希望收回,那麼,照他們的解釋,那便是送禮,而不是貸款。因為貸款給朋友、富人,或那能報答我們的人,根本就不算什麼一回事,一個非基督徒罪人也能這樣做,所以基督徒應該進一步,貸款給那不歸還的人,即窮人和仇敵。……

二十、如是,人把酒,穀,金錢,和其他的物質,借給鄰舍,叫鄰舍在一年以內,或在一定期內,付出一筆費用,或應許歸還更多和更好的東西,這種人便都是盤剝者。盤剝雖成了普遍的習俗,但為叫他們明瞭自身所犯的錯誤起見,我們把三種法律放在他們眼前。第一,福音中上面所引的一段,吩咐我們應該借貸。借貸如前面已經說過的,除非不取費,或不謀利,不然,就不算是借貸。貪婪的人善於掩飾,有時把多取的,假裝為禮物。但送禮若是由於貸款,或是借方若能夠免費借到,就不願送禮,那麼掩飾就無濟於事了。若借方送禮給貸方,或窮人送禮給富人,這就特別可疑。因為一個窮人送禮給富人,很不自然,他那樣做,一定是不得已。第二,這是違反自然法【natural law,一般的社會倫理】。我主在路加福音六章和馬太福音七章宣佈這自然法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毫無疑問,沒有人願意以小麥還裸麥,或以好錢還壞錢,以好貨還壞貨,卻願意借好貨還壞貨,或還相等的貨,而不另外付費,所以,這些盤剝者顯然是違反自然,犯了大罪,只求自己的利益,加害於鄰舍;既然他們不能忍受別人這樣對待他們,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是以不公平的態度對待鄰舍。第三,這也是違反新約和舊約的吩咐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但這些貸款人,只愛他們自己,只求他們自己的利益,對鄰舍不如愛自己那麼忠實。

二十一、每一個人對鄰舍,當遵守以下的命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和「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關於處理俗世的財物,沒有比這更好和更簡單的教訓。此外,若他站在鄰舍的立場,肯設身處地想想,他可以學會他所應該明白的一切。這樣,律書,法庭,或控訴都無用處;甚至一切案件都可以很迅速簡單地解決。因為每一個人的良心會告訴他,他喜歡人家怎樣待他,他希望人家免除,給與,和饒恕他什麼,於是他知道他也應該這樣待人。但因為我們輕視命令,僅注重商業的盈虧,我們就必須有無數的律書,法庭,法官,訴訟,流血和各種禍害;因人干犯上帝的命令天國便隨之瓦解,這天國是因兄弟般的愛和忠實而有的和平與合一。但這些惡人四處奔走,間或行乞和禁食,也問或施捨,然而關於得救大事,他們卻毫不關心,好像這命令與他們毫無關係一樣;其實他們儘管做了一切聖徒所做的事,但若不遵守這命令,便不能得救。

二十二、我們在這裡遇著人們所提出的兩個反對理由。第一,他們說,如果這樣借貸,就要損失利息,即是損失借出貨物所能得的利潤。第二,他們提出偉大榜樣來,說為利貸款,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普遍的習俗,尤其是因為一般學者,神甫,教士和教會,都是這樣做,藉以增進教會屬靈的財產和對上帝的敬拜;若沒有這些,世界上的基督徒,將寥寥無幾,而且大家都不會願意借貸。

我的答覆如下:上面所提的反對理由都不能成立。第一,若你的財物被人拿去,或施捨給人,你就必須犧牲利息和利潤;那麼你為什麼要從借貸得利呢?凡決心施捨或借貸的人,就當預先放棄利息,否則,就不算施捨,也不算借貸。第二,不管習俗的好壞,這是反基督教,反上帝,或反自然的,而且什麼榜樣也不能否認這事實。因為有話記著說:「你不可跟隨眾人為惡,但要尊敬上帝和祂的誡命過於一切。」教士和教會也謀利,乃是更是壞的事。因為屬靈的財產和教會,都沒有權力和自由去破壞上帝的誡命,搶劫鄰舍,實行盤剝,和做其他的壞事。再者,這對上帝的敬拜,不但不能促進,反而使之腐化了。遵守上帝的誡命,才是促進對上帝的敬拜。雖惡棍也能增加教會的財產;即令全世界的習俗是以借貸謀利,教會和教士卻不可這樣做,他們的財產愈是屬靈的,他們便愈要有基督徒的風度,照著基督的吩咐借貸,施捨,放棄財產。凡不遵行誡命的,不是增進教會和屬靈的財產,乃是為饜足自己盤剝的貪婪,這貪婪不過以那樣的好名聲為掩飾罷了。基督徒如此稀少,是不足為奇怪的;因為許多人雖用自己所選擇而並未為上帝所吩咐的善功來自欺,我們卻知道誰是實行善的。但若有覺得這樣借錢給鄰舍有困難,這就適當足以證明他沒有信心,因為他蔑視基督安慰的話說:「若我們借給人,我們就必在至高者的兒子,我們的賞賜也就必大了」(參路6:35)。那不信這安慰的諾言和不以此作行為的嚮導的人,都不配有這樣的賞賜。

……

何謂「真神學」?

其實不必要我的評注,要說的,路德已說得很嚴厲和明白。我只會作些簡單總結,因為至此,《論重利盤剝》(不包括《續論重利盤剝》)也說完,據此,路德「理財神學」的總綱已很夠清晰明白了。

路德的整個「理財精神」,一句話,就是──

讓你的身家「不設防」!

或說──

讓你的身家「冒險」!

對於市面是否繁榮,交頭是否暢旺,資金能否流通,甚至物質以至所謂精神文明能否進步,路德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只關心一事:

基督徒,你的信仰在哪裡?

因為路德堅信一事,就是他日基督再來,上帝要審判你,祂也毫不在乎你或所謂「教會」對市面繁榮、交頭暢旺、資金流通以至物質及所謂精神文明有什麼「貢獻」。祂只關心:

你的信心在哪裡?

你的弟兄在哪裡?

你的財寶用在哪裡?

上帝必要你如實證明你對祂的信、愛、望何在?

到時,你的神學證書一無用處,你泛泛的事奉或奉獻紀錄也了無作用,唯有你透過「任人搶」、「白白送」以及「借不望還(更不要說收息)」,絕無花假取巧地「送」出了多少身家財富,可以證明你的心裡究竟有沒有上帝,有沒有基督,有沒有弟兄。

猶太人裝模作樣造作虔誠守這樣那樣誡命,唯獨是最關係他們的「經濟利害」的安息年與禧年(釋放奴隸與歸還田產),卻是從來不肯認真遵守,終至亡國收場。同樣,許多基督徒滿腦煞有介事的「神學」,滿手敲鑼打鼓的「事奉」,卻獨不肯遵行「入骨到肉」的「身家不設防」的「理財原則」,終必也是白「信」一場,要被拒於天國門外,在那裡哀哭切齒。

可能你從未想過,「理財神學」竟是最生死攸關的「真神學」!

……

「連休三天」啟事

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還有最後的一個部分即《續論重利盤剝》,是我還未說到的。但我早前已說過,這部分我看不十分明白,且太「專門」,於我這慣於「大而化之」的人不免有點格格不入。但我也會試試引述講解其中部分。

見這幾天引文太長,大家讀得辛苦,我也實在要再花點心力時間研究一下《續論重利盤剝》究竟說著什麼,不想完全錯失路德在這一部分裡的教導。那就本週五至日「連休三天」,下週一始復市吧。

下文是一篇發表於別處的分享文章,世局飄搖,心事重重,明知說話無用,卻又不忍不說,就且交付知音。

……

《你只有一個選擇》

所謂中日對立,是美俄中東地區對決的「呼應」;而所謂中港矛盾,是中日亞太衝突的「配合」。

所謂中港矛盾,是「有人」意欲牽制中國的計略,要在中國的後欄點火;所謂中日對立,是「有人」意欲牽制中國及俄國的計略,要在遠東地區亦即俄國的後欄點火。總目的是策應「有人」的中東戰略。

這就是今天的世界格局。不明此,你不懂看新聞。

自然,「有人」雖然有此許多如意算盤,且暫居上風。可是「對方」怕亦不是省油的燈,而不會部署防範甚至反擊的「計中計局中局」。

兩大「超級黑幫」的千年火拼,勢所難免,只欠「東風」。

事實是各式各樣的挑釁行為,從大模大樣「軍演」,到莫名其妙過「新安保法」,到美俄兩國在聯合國針鋒相對在敘利亞各炸各的,甚至到無聊透頂的「港大副校風波」之越鬧越大,都隨處可見。

總之,「火頭」處處,只不知「東風」會先從何處刮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會從哪裡最先燃起。

不要祈禱「世界和平」了--沒有和平!

人類積存了千萬年的「終極邪惡」必要爆發--先殺個兩敗俱傷,然後待上帝來收拾殘局。

你更不要「押注」於任何一邊。一是兩邊都不是好人,任一方勝出,(真)基督徒都不會有好日子過。二是兩邊最後都不會贏,下場都是灰飛煙滅,殊途而同歸。

你只有一個選擇:

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哈 3:16)

他當獨坐無言,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哀 3:28)

為著煉淨人類、審判罪惡、鍛煉信心,這些戰爭和苦難是必需有的,以任何方式反抗它、逃避它,篡改它,結局都必是適得其反,自取滅亡。

但那忍耐到底--最終不改「信仰初衷」的--必然得救。

 

 

 

最愛路德笨小孩(十二)                2015 年 10 月 5 日(週一)

回天乏力(一)

今天開始評註《論貿易與重利盤剝》的第三部分「續論重利盤剝」

我已經說過多遍,這部分比較「專業」,是我看不十分明白的,更別說給大家什麼評註了。故此以下我只能從大處給大家一些分析。

今天的引文並不太長,我全文引錄,只是讀起來很「吃力」,事實是,就連路德寫起來,我們也感覺到他很「吃力」,明顯少了上述第一、二部分的揮灑自如。如何「吃力」?請大家先讀一遍。有看不明白的地方,略過便可,不必糾纏。

……

〈可怕的「新發明」〉

一、處理俗世財物,在這三級以下,還有其他各級和方法,如購買,繼承和讓與等項,這些都是為俗世的和宗教的法律所管理。這一切在上帝看來,無所謂好壞;無論是從購買或繼承,或由任何其他公正方法得來的東西,對一個基督徒都沒有什麼功德,因為異教徒,土耳其人和猶太人,都能夠這樣做。

但基督徒處理俗世財物,須用上面所講的三級辦法,即施捨,借貸不取費和讓人用暴力奪取。我們現在不談其他處理的辦法,而專注意到買的問題,尤其是買進款(按即高利放款)一問題,這件事表面上很好看,似乎一個人可以不犯罪而可加累於別人,自己無需操心勞力就能發財。若在別的交易上,一個人賣價太高,或售贗品,或有不當得的遺產或財富,都很容易被人發現,惟有這狡猾的和新發明的交易【約有百年歷史】,常作可詛的貪婪和盤剝又虔誠又忠實的護符。

二、雖然買進款業已成為正當的交易,和大家所許可的買賣,但我們有許多理由應該厭惡般反對它,第一、因為它是新近和狡猾的發明,尤其因它是出於這晚近危險的時代,就是不再有好的東西發明的時代,而且是一般人的思想專注在金錢,榮譽和奢侈上,人欲橫流的時代。在古人中間,我們不看見有這樣的買賣。保羅曾指到這些時代說,必有許多新奇和邪惡的事興起來(提後3:1以下)。第二,因為他們自己也得承認,這樣的事即令是對的,在外表上所表現的總是不好的,可憎的。聖保羅吩咐我們,即令一事的本身是不錯的,或正當的,但對凡是邪惡和可憎的,我們就都要避開,他說:「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帖前5:22)。在這種交易上,買主(即領受進款的人)【即放債者】的利益,常為一般人認為比賣主(即支付進款的人)【即借債者】的利益,要大些和好些,而且人們寧願作買主而不願作賣主;這就表明這種生意不是為賣主而總是為買主而進行的,【一般貨品買賣,付款購買的一方未必受損,一是他可以轉售獲利,二時他享用該貨品所得到的好處,主觀上說未必抵不上它的售價,故仍不算吃虧。但放債取利則不同,譬如借債的連息付一百元,他從放債的手中得到的一定少於一百元,即是他的吃虧是絕對和明顯的。】因為每人的良心都恐怕以買進款為不對的,(只是)那敢於冒險賣的人,卻不懷什麼疑心。這種交易觸犯良心,乃是如此之近啊。第三,這種交易,(就算)在進行上不算是重利盤剝【大概指利息未必很重】,但也不免破壞自然和基督教所定的愛律。買主決不會或很少是尋求鄰舍——即賣主——的幸福與利益多於自己或與自己同等的;尤其是在買主較為富足,毋須要買的時候。但自然律說,凡我們自己所願望渴想的,我也要為鄰舍這樣願望渴想。並且愛的本質,是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說的,不求自己的益處,反求別人的益處。但誰相信在這種買賣中,買進款的人(除非他有絕對的需要)會使他的鄰舍——即賣主——有一個與自己同等的利益呢?因此恐怕買主不會像在別的貿易中一樣,願居於賣主的地位。第四,人人必須承認,不管這種交業是不是盤剝,它所行的恰好和盤剝相同,那即是說,這種交易對邦國,城市,諸侯和人民,都是一種負累,吸乾了他們的金錢,使他們陷於毀滅,比任何盤剝還厲害。我們從許多城市和邦國清楚看到這樣的事。主耶穌告訴我們:不是果子憑樹認出來,而是樹憑果子認出來。這樣,我不能認你【指放債行為】為甜的無花果樹,因為你所結的無非是刺人的荊棘;我也不能將買進款一事認為是對的,因為國家和人民被此事毀滅了。第五,讓我們夢想【想象】或強迫自己承認這種交易,照現在所推行的是合理的,然而單因它那榨取並毀滅全世界的惡果,它還是應該由教皇,主教,皇帝,和諸侯,以及大家來努力加以廢除的,並且凡有力量把它制止的,就有責任去如此行。

三、所以用教會律例把這種交易從盤剝的羞恥中拔出來【大意是限制收息】,乃是不夠的,因為那並不能使它摒除或防備自愛和貪心的罪;並且我們從教會律例就知道,這交易不是為愛,乃是為自立。由賭博所賺的錢也不是盤剝,卻仍然是由於自利和自愛,而且是有罪的。娼妓所獲的利不是盤剝,卻仍然是由罪惡得來的。凡由咒詛,發誓,和譭謗所獲得的金錢,也不算盤剝,卻是由罪惡得來的。所以我不能說,凡無需買進款而仍然去買的人,是行得合法和正當的。我敢說,而且提出警告,官人若利用這種交易,增加他們的收入和財富,便是處在很大的危險中。還有一些人所行的,我不相信是可以行的。他們按定期收息,隨即又投資在進款中,因此一種進款推動另一種進款,如同水力推動磨輪一般。【意即借債來放債】這是一種公開無恥的貪婪,雖愚人也不能否認,然而還有人認為是合的。假如沒有旁的理由,來證明這種買進款是盤剝和不正當的交易(尤其是像我所提的例子),只要有以下一個理由就夠了,那即是:這種交易是掩飾無恥貪婪的外衣,使人經營這種買賣而毋須去冒險。【路德在下文會詳說】凡是出自上帝的,就避免罪和各樣的惡事,但這種交易是放縱貪婪,所以它照現在的作法,不可能是出於上帝的。

……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一大段落中,我們仍會看到路德「大聲疾呼」,力數「買進款」(放債取利)的種種罪惡以及不是,但是你只要稍稍心清耳靈,便會聽到路德的「呼聲」其實軟弱無力,路德的「理據」也是非常「牽強」而頗近於「自言自語」的。

譬如類似「即令買進款沒問題」可是「它到底還是有問題」這種費解矛盾的話,路德說過好幾遍,完全「無point」,非常不合「路德風格」。至於「因為它是新近和狡猾的發明,尤其因它是出於這晚近危險的時代,就是不再有好的東西發明的時代」等等所謂反對買進款的理據,也很近於「潑婦罵街」即「總之你就係衰人」之類,亦是無以服眾的論調。

是路德江郎才盡?還是他自覺理虧?

唉!真正的原因是路德已知「大勢已去」,早見「積重難反」,「買進款」(放債取利)雖然只是「新近發明」,卻已經盡得風氣,主宰人心,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不但合法,更是合理、合情的了。正如今天你還怎可以說「買股票」有什麼「不對」?

路德非常明白,「買進款沒問題」已經是當時「社會共識」,你要說它「有問題」,就只能訴之於「潑婦罵街式」的理論方式,即「按聖經或良心(自然律),無論如何,總之買進款就是有問題的」。

文中還有兩段,驟眼看去好像很有「氣勢」,一是「單因它那榨取並毀滅全世界的惡果,它還是應該由教皇,主教,皇帝和諸侯,以及大家來努力加以廢除的」,另一是「所以用教會律例把這種交易從盤剝的羞恥中拔出來,乃是不夠的」,看上去,好像路德很能「號令天下」,可以呼籲「天下圍攻」買進款行為似的。

事實當然不是。那不過是一個「應該」加一點「想望」而已。路德那裡指揮得動那些「教皇,主教,皇帝和諸侯」?事實上,路德要在這裡大叫大喊,不正正是因為這些人一直沒有這樣做,甚至與商人同流合污一起放高利貸麼?(當時有許多主教「秘密投資」給大財團,間接放債取利。)

無可奈何花落去!

為時已晚,吶喊幾聲,只是先知眼光牧者心腸,於心不忍而已!!!

……

事到如今

頗有一些讀者讀了路德的「反資本主義」及「任人搶」等言論後,來信問及一些「怎麼辦」的問題。我早前都說過了,現今的世代,你怎麼都逃不出資本主義的建制,只要盡量「保持距離」就是了。至於「任人搶」、「白白送」等,在實際運作上當然還有一些準則,譬如明知對方是拿去賭的,自然不應給他。但世事往往一言難盡,譬如對方的孩子要吃飯,你卻不肯定給他的錢,他會給孩子吃飯或部分或全部拿去賭,這樣你就要隨機應變,譬如只給他食物或超市禮券而不給現金。

弟兄姊妹,更要明白一點,就是路德一片慈心,他斷不是要提出一套嚴苛可怖的「理財律法」,要我們如此做,否則就是犯誡甚至要落地獄。「任人搶」、「白白送」等不是「律法」,而是基督徒應有的信心操練與信心實踐,好讓我們的信仰不致淪落成為「無效」與「猥瑣」而已。

末世沉淪,路德甚至上帝都救不過來了,不要想力挽狂瀾,也不必怕自己做得不好或有什麼閃失差池(別一腦都是律法主義),盡點心力就是了。

 

 

 

最愛路德笨小孩(十三)                2015 年 10 月 6 日(週二)

回天乏力(二)

今天引文稍長,但很值一讀,讓你知道今天風行世界(包括教會)的「經濟學」是如何的鬼話連篇,並將叫許多人跟著他們的財利之神,一同被丟進地獄永火裡去。

……

〈理財必殺技〉

四、我們現在要看那為這溫雅的買賣辯護所提出的論點。有一小小的拉丁字,名叫interesse,【英文interest,利息】這個高尚的名貴的溫雅的小字,譯成德文,其意義乃是:若我有一百個錢幣做生意,用心力來經營,可在一年之內賺五六個或更多的錢幣,但我把這筆款交給別人去做生意,我向他索回本來我可以賺得到的五個錢幣;於是他把進款賣給我【向我借債】——每一百個錢幣付五個錢幣【作為利息】——我是買主,他是買主。他們說:買進款是正當的,因為我用這一筆錢,每年也許可以更多賺幾個,這利息是公平的和足夠的【或指足夠反映我的「獲利可能」】。所有一切,都說得很漂亮,沒有人能找著什麼錯誤。【鄙人念中學的時候,「經濟科」教科書正是那麼說的。】但實則在世界上決無單有益【獲利】的而沒有損失的事,完全無利可圖,甚至還要損失四倍,或因金錢的本身,或因疾病(叫)我不能經商,或無貨在手。像這個類的阻礙是無數的,而且我們知道,失敗,虧本和損失,也許是大於利潤。因此虧本的可能性比賺錢的可能性是相等,或是更大的。

五、如果買進款只是有利可圖的,而沒有這些【一般營商的】冒險和操勞,而且損失也決不會大於投資,以致所投的總不遭損,那麼,顯見這種交易乃是建立在虛無上,因為有利無損的交易是不能有的,也是不能發明的。在這種交易中現貨常常在手,人坐著不動也可以交易;一個病人和婦孺也都可以做這種交易;雖然那樣的人不能做【一般的】生意賺錢,但這種生意,不管什麼不合格的人都可以做。所以凡只注重這種利息的商人,比那重利盤剝的還更壞──他們是用別人的損失來買自己的利益;他們賺錢是叫別人虧本。還有,因為損失是無法規定,計算,或平均的(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不懂這種買賣如何能持久。因為一個人若拿一百個錢幣做生意,除失本(金)以外,每年也許要損失二十個錢幣,而在買進款的營業中,他保著資本,每年至多損失(他假想的)利息五個錢幣,這樣,誰不寧願做買進款的營業呢?還有,在生意中,因市場或身體健康的關係,資金有時是不流動的【譬如貨物積壓賣不出去,不能套現】,而在買進款的營業中資金常常是流動獲利的。

這樣,一個人既常有現貨在手,又常安全,少危險,他的資本預先就得到了保障,那麼,他能控制全世界的金融,有什麼奇怪呢?【當時甚至現在,操控全世界的「銀行家」就是這麼出來的!】一個人如能常常掌握貨物,他的利潤就不會小,正如一個人不能推鎖貨物,或不能獲得貨物,他的損失就不會小一般。所以貿易的資金和放款的資金完全不同,不能相比。投在買進款的資金有一個常常生利的基礎,投在貿易中的資金並不穩固,其利益是偶然的,也是完全不可靠的。……

六、所以買進款的騎士【包括掛著教會招牌的「聖殿騎士團」之流】很快地致富過於別人,這並不希奇,因為別人是投資在貿易中,有利也有損,但買進款的騎士靠這點小計,沒有損專得利;這樣他們就大大減少了危險,增加了安全。……

七、【略】

八、若要為這種交易辨護,說它不是重利盤剝,那麼惟一的方法——這比談利息都要好些【即放棄利息這一說法】──即是使買進款的人,對他的進款要和對他別的一切財產一樣,冒同等的危險。因為接收進款的人【借債者】的財產是受上帝權力的支配——即死亡,疾病,水火,風雹,雷雨,豺狼,野獸和各種惡人所加的損害。這一切的危險都應該使買進款的人(共同)承當【放款者】,……所以倘若他【借債者】在努力以後,他的勞力歸於徒然,他應該並能夠放膽對接收進款的人說:「今年我不欠你什麼,因為我出賣給你的,是我在某某產業上為要賺來進款所出的勞力,但我沒有成功,這損失(也)是你的,不(只)是我的。因為你若在我賺錢的時候得利,那麼,在我虧本的時候,也必有分,這是交易所必須有的性質。」買主【放款者】若不願意這樣,他的「虔誠」就等於強盜和兇手的「虔誠」,他從貧困人的身上騙取了財產,剝奪了生活。他們有禍了!

九、……本來人老早就應該不支付這種索取,但必須支付的城市,邦國和人民,是多麼眾多啊!若沒有冒險,買進款就完全是盤剝。他們繼續不斷地捐款給教會,修道院,聖壇等等,然而對買進款的交易,卻毫無限制,好像無論在那一年,財富,人事,運氣,生產和勞力都是一樣。不管這些事相等或不相等【即不管環境和市道】,索費【利息】卻必須是一樣。這豈不應使國家和人民毀滅嗎?【欠債者即或生意失利而仍要還款,並要支付定額利益,如何能不毀滅呢?】這無限制的盤剝這樣繼續下去,世界竟還能存在,我真希奇。世界竟是如此進步了呀!從前所謂貸款(loan),現在竟變成了買進款(buying of income)【意指貪婪盤剝的花巧名目越來越多!】

十、有時一個人本該將錢借給或送給別人,他卻用錢來買進款。這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因為上帝的誡命不許可它,祂的旨意是要人借給或送給窮人。……如果這種交易不違反教會法所規定的,對每一百錢幣支付四個,五個或六個錢幣,那還可以容忍。但是他們應該時常存敬畏上帝的心,只怕多取不怕少取,免得在正當的交易中放縱貪婪。取的百分數愈小,交易便愈聖潔,愈基督化。……

十一、……但他們要說:「教會和教士也做這樣的事,因為這筆錢是用為服事上帝的。」真的,若一個人除為盤剝辯護以外,就沒有別的事做,那麼,關於他我沒有更壞的事可以說了,因為他要無辜的教會和教士同他到魔鬼和罪惡的路上去。……

為什麼要講服事上帝呢?服事上帝是當遵行祂的命令,不偷盜,不越分,只施給和貸給窮人。你寧肯廢棄這種對上帝的服事去建造教堂,捐獻祭壇,念彌撒,唱祈禱文;其實上帝並未命令這些事,你用你對上帝的服事,叫對上帝的真服事完全落空了。……

十二、……在這種交易中還有一個危險的趨勢,恐怕沒有一個買進款待的人——至少是極少數的人——是能免的。那你就是他們希望自己的進款和財產安全穩妥,所以自己不存錢,也不冒險,卻把錢交給別人。他們寧叫別人拿這一筆錢去經營,去冒險,以便自己能夠懶惰,坐享其成,或藉此致富。若這不是盤剝,也與盤剝相去不違。總之,這是背叛上帝。如果你只想佔鄰舍的便宜,卻不讓他得你的利益【指只有你獨享「財產安全穩妥」的益處】,那麼,你就沒有愛心了,自然法也破壞了。我恐怕在買進款的交易中,我們毫不關心鄰舍的成功,而只求自己的進款和財產安全;其實安全正是我們所不應尋求的。這實在證明我們貪婪懶惰;即使它不使交易更趨惡化【因為現實已經夠壞了】,但在上帝看來,這是一種罪惡。

在撒克遜,呂涅堡與和勒斯坦,情形壞到人吃人的地步,也不足為奇。他們不但取百分之九,或百分之十,或儘量盤剝,他們還有一種特別的辦法。即是:若有人為得進款貸給我一千個錢幣,他不照數將現金給我,叫我必須接受他無法推銷或無法以如此高價發賣的一些牛馬,醃肉和小麥等貨物。因此,我所得的錢差不多不到半數,即不到五百個錢幣,而這些貨物對我沒有什麼用處,差不多只合得一百個或兩百個錢幣。這些人是竊賊,比不上敢作敢為的強盜。我們對此當怎樣說呢?這些人簡直不是人,乃是不相信有上帝的豺狼和無意識的野獸。

……

〈剎那「安全」,永世「遭殃」〉

中世紀後期,先是意大利了不起的「銀行家」發明了「放款收息」這項偉大財技,然後全世界甚至教會都趨之若鶩,都趕著發財。他們的「學者」(就是今天的「經濟學家」)還會附會以眾多優雅的理論,以合理化他們的貪婪與剝削,終至落到「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局面,幾乎幾個「銀行家」就「統治」了整個歐洲。

路德描寫的是五百年前的歐洲,驟眼看去,我還以為他描繪著的是今天的世界。卻是何足怪哉?今天的世界格局,不只「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財富集中在少數「銀行家」的手上,更是舉世皆貪,連教會都不例外,都一味的迷倒於資本主義的迷湯之下,統統都是五百年前的歐洲格局奠定下來的。

五百年前都已沒人理路德,今天當然更不會有!路德這句【第十二段】

其實安全正是我們所不應尋求的!

還有人聽見有人在乎嗎?

人拼命的抓錢,已經是為「求安全」了;抓到了錢,卻又怕它貶值或想求更大的利,就拿去「營商投資」,這是進一步的「求安全」;誰知這還不夠,我們還發明了「放款收息」這項最安全穩當的「投資方式」(更別說今天的「對沖」什麼了),這更是重重疊疊沒完沒了地在「求安全」之上加上更多更多更多的「求安全」。

結果是,一少數人十分「全安」了──他們富可敵國,世界卻遭殃了──那遭殃卻不只是窮人窮到無以活命,也是使真正的基督信仰在許多所謂基督徒的心裡也「活不下來」。因為在無窮無盡的「安全幻象」與「安全追逐」中,信仰與上帝在人們心裡早就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上帝早被逐出教會,就像當年耶和華的靈離開聖殿一樣,可憐是許多「基督徒」每個禮拜還在「教堂」裡拜著那個「不知什麼」。

終有一天,這一切「安全幻象」都要破滅,我們必要承受我們離棄上帝及祂的話語──那真真正正的安全保障,迷戀人間財利迷信人間財技的可怕惡果。

這真是一項「理財必殺技」,因為我們借此妄求「安全」,最終不只殺了窮人,殺了世界,還殺了信仰,最後更要殺了你自己!

 

 

 

最愛路德笨小孩(十四)                2015 年 10 月 7 日(週二)

猶太人啊,猶太人!

有熱心的讀者來信告知:

「買進款」其實就是債券。「買進款」的特點是,事先確定了利率,事先約定了到了未來固定的時間,就要償還本金和確定的利息,又叫固定利息證券。

網上我也找到類似的說法:

It consisted of the payment of a sum of money by the buyer to the seller, in consideration of which the seller agreed to pay to the buyer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 purchase price annually, in perpetuity.【資料來源。大意也是說「買進款」是一種「定期定息」的放債方式。至於「in perpetuity」,意思可能是要是你未還本,每年要繼續支付利息。】

我都說自己是「財商零蛋」,「買進款」是否就是「債券」?路德說它是新近發明的(約一百年前,見今天引文),但之前的「貸款」跟這新發明的「買進款」究竟有什麼大不了的分別?老實說,我是始終搞不清楚的。但我以為,商人財技無窮巧計無窮,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只要知道他們總離不開貪婪掠奪的惡心,總逃不脫上帝審判的結局,然後不受其蒙騙,不與之同流,就很足夠了。因此,我就把「買進款」也籠統視為「放債取利」算了。

卻說「買進款」這種「形式」或「規模」是新近(15世紀初)發明的,可是「放債取利」甚或「放高利貸」卻是由來已久的,在13世紀的歐洲已經相當盛行了,更不幸的是,最投入參與「放債事業」的,竟是猶太人──上帝的選民!

但是更更更不幸的,是坊間網上(甚至基督教圈裡)到處都是這種「同情猶太人」的論調,說猶太人是「被迫」大規模從事「放債事業」的。一是因為中世紀歐洲基督徒歧視猶太人,政府官職以至許多行業都禁止猶太人沾手,猶太人唯有從事主流基督徒看不起的「經商」以至「放債」職業。二是中世紀歐洲君主權貴經常迫害猶太人,猶太人為求自保,只有「多賺幾個錢」來防身自衛,就是多耍點心計,亦無可厚非云云。三是中世紀歐洲基督徒非常虛偽,一面造作虔誠,禁止基督徒從事放債取息,可是另一面又好奢華宴樂窮兵黷武,君主權貴經常要找人借錢,結果猶太人就「被迫」放起債來了。

結論是猶太人既這樣「可憐」,所以他們「放債取利」我們就不能怪他們,他們就是靠「放債取利」以至成為了富甲天下的大銀行家,我們也不能嫉妒他們喲!

更更更更不幸的,還有一樣,就是路德既極力反對貪婪,尤其反對放債取利,自然會在有意無意間「反到猶太人」身上,卻就被標籤上「反猶」的惡名(更有人說連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都關他事)。請看這段文字:

蕭憲《謎一般的猶太人》(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頁183

路德就是「反猶」,也只是反對「猶太商人」的貪暴而已──他反的是貪暴本身,不管那貪暴的是猶太人還是基督徒,是羅馬教皇還是德國諸侯,一視同仁,何來「反猶」?

各位更且動心動情細看今天引文(這是全書最後一大段落),便知路德的心思信仰,實在比猶太人更猶太人啊!!!

……

〈從「十一」到「禧年」〉

總之,對這一切盤剝和不公平所收取的進款,除用摩西的律法和榜樣以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忠告。我們應該規定一切取改,無論發售的,或捐給的,都以十分之一為原則,在必要時九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或六分之一。這樣,一切都公道,一切都依靠上帝的恩典和賜福。【即按上帝當年所賜的環境收成,來判定該年應收的利息比率】若在任何一年,十分之一的結果良好,就可以使債權人得一筆鉅款。若結果不佳,債權人和債務人所冒的風險是相同的,雙方都要仰賴上帝。這樣一來,不能把進款規定為固定的數目,也沒有這個必要,十分之一究竟是多少,原無法固定,但十分之一的規定是固定的。

所以,十分之一的辦法,在一切固定的取費中,是最好的一種;自有世界以來,即採用了這種辦法,並且在舊約中,就稱讚它為神的律法和自然法所定的最好辦法。假如十分之一不夠,買賣雙方可採用九分之一的辦法,或規定一個固定的數目,只要是土地或房產能負擔得起的。約瑟規定所取的數額是五分之一,他或是發現在埃及原是如此規定,習以為常的。因為這種辦法使神公平的律法常常有效,即是貸方必要冒險。若收成良好,他就收取五分之一,若收成不佳,他就少取,是照上帝所賜與的,而沒有固定和確實的數量。

但現在所買的進款,取費【利率】都是固定的,不論年歲好壞,每年都是一律的,所以,國家和人民都必衰敗。買主所買的進款在壞的年歲和在好的年歲是一樣的;他這是以上帝已賜給的福分【本金】來買那尚未賜給的福分【只是「理論上」說會獲得的利益】。這是不應該的,因為這是吸吮他人的血汗【他們本息兼保,別人卻要冒損失破產的風險】。所以在已經實行買進款待的期中——約一百年——所有的侯國和王國都已窮困衰敗了,乃是不足為奇的。

但出賣或進款若不是以農業生產品為基礎,而是以勞力所賺來的房屋和地方為基礎【以房產作押】,那麼照摩西的律法應有一個「禧年」,使產業歸回原主,而不將進款永遠出賣。我想,這種買賣既是這樣紊亂,除了上帝為祂的百姓所準備並用以統制他們的律法以外,我們不能有更好的模範和律法。祂的聰明不會亞於人的理智,在這樁事上我們不必以遵守和實行猶太人的律法為羞恥,因為這種律法是有利益的,善良的。

皇帝,國王,諸侯和貴族,應該警防這樁事,看顧土地和人民,援助他們,叫他們脫離貪婪可怖的爪牙,一切的事情才可以好轉。歷屆國會應當把這樁事當做最重要的事來處理,但他們置之不理,而且助長教皇【當時的羅馬教皇正與大銀行家勾結】的淫威,使土地和人民的負擔一天一天加重,直到最後他們趨於毀滅為止,因為土地不能再承受他們,非把他們吐出不可。【見附註】願上帝將祂的光明和恩惠賜給他們。阿們。【我們看到路德雖仍大聲疾呼,但是他對人(皇帝,國王,諸侯和貴族等)其實很絕望,末了還是明言暗示寄望「上帝打救」算了。】

附註:

利 18:3,26-28 你們從前住的埃及地,那裡人的行為,你們不可效法,我要領你們到的迦南地,那裡人的行為也不可效法,也不可照他們的惡俗行。……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這一切可憎惡的事,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都不可行,在你們以先居住那地的人行了這一切可憎惡的事,地就玷污了,免得你們玷污那地的時候,地就把你們吐出,像吐出在你們以先的國民一樣。

……

誰是「真猶太人」?!

唉,讀罷這段,你還能說路德「反猶」嗎?

你看路德,從「十一制」到「禧年制」,他是多麼的尊重與高舉舊約的律例典章,強調「在這樁事上我們不必以遵守和實行猶太人的律法為羞恥,因為這種律法是有利益的,善良的」。意思是,即或當代很有「排猶」的風氣,路德也以為不應該「逢猶必反」,猶太人的律例典章,只要是有利益的善良的,基督徒都應該應用和遵守。

我卻發現,真正「反猶」的是猶太人自己。對,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難以「出人頭地」,甚至不時遭遇排斥迫逼的風險,但這跟他們就要從事「放債取利」,並沒有半點必然關係。

猶太人要是肯恪守祖宗遺訓──「不可多積金銀」,緊記亡國教訓──不肯守「禧年制」以致道德敗壞貧富懸殊招來上帝審判,及甘心忍受暫時的責罰──在列國之中默默忍耐,等待天父的怒氣過去再施憐憫,他們就不會汲汲於「放債取利」,還說自己是「被迫」的「好可憐」的。結果是,他們越富貴越墮落,越富貴就越招人妒而受苦更重。猶太人積聚幾百年的巨大財富,必會為他們招來末世最大、最慘烈的一次大迫逼! 

我還聽過一種謬論,說聖經律法只是規定猶太人不許向「弟兄」(猶太人)收息,向外邦人則可以啊!

針對某一個階段(如以色列建國初段),聖經確有此等教訓(申23:19)。但天父建立以色列國的最終目的,難道就是叫猶太人自己私相授受互相照應(像「共濟會」的所作所為),而不是更為建立一個「弟兄之邦」的典範,以吸引萬民歸向耶和華嗎?意思是「普天之下皆兄弟」──即皆不能取利不可剝削,必是上帝更終極的目的。猶太人若真遵行上帝的律例,不是應將這些誡命「推而廣之」而及於外邦人,好為上帝作好見證嗎?

悲哀的是,猶太人竟「反其道」而行,做了最壞的榜樣,誘惑世人走上更貪婪自私的滅亡之路,這豈不傷透天父的心?豈不更要招來凌厲慘烈的審判?天父按其不測的憐憫信實,最終還會使猶太人「全家得救」(指「死剩」的全家得救),但猶太人也必要因自己的無知與叛逆,而付上本來不必付的沉重代價。──誤己害人,何苦呢?

路德五百年前已經很寂寞了,因他的「理財神學」落後世界幾千年,迂腐到連猶太人都不守的舊約「十一制」與「禧年制」都要堅持,絕大多數基督徒早就不管了的「任人搶」、「白白送」與「借不望還」的基督教訓都要執著。

好了,相比之下,難度大家還不覺得,笨小孩路德才是「真猶太人」嗎?而專事於放債取利以至各式「財技」還振振有辭的,都是「假猶太人」!

主耶穌也一早警告過我們了:

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

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

-- 啟3: 9 

……

本輯總結:

絕不一樣的「理財」

至此,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一書我已全部引介評註過了。總的來說,路德要說的並非什麼「理財政策」,因為他對皇帝,國王,諸侯、貴族甚至教會會不會推行這些「理財政策」,是幾無信心可言的。大致上,路德只是「說說而已」的。

路德真正關懷的,只是信仰,或說信仰仍能真切到肉地存在於少數信徒的心中。他提出的「理財神學」實質並不關乎「理財」,卻關係「信仰」。

原來,「理財神學」是一個人的信仰的最佳試金石,因為「一講到錢」或錢所代表的「安全感」,他究竟心裡「信」什麼,就無所遁形了。

難怪少年財主煞有介事問主耶穌「我做什麼善事可得永生」的時候,主耶穌給祂的卻不是一個「宗教指引」,譬如你去「日行一善」或「每天祈禱七遍」或「每年朝聖N次」或「把福音傳天下」或「攻佔七座山」之類,而是一個「財政難題」──「把你一切所有的變賣賙濟窮人,然後來跟從我」。

弟兄姊妹,原來「理財」真是很重要甚至關係永遠生死的,不過那「理法」卻跟全世界的都不同,就是讓它們任人搶,把它們白白送(或借)。你為此一窮二白,你天上的賞賜,就大了!

 

 

 

最愛路德笨小孩(後記一)               2015 年 10 月 8 日(週四)

最後「攔阻」

特輯完了,循例來些「後記」,一是心思意緒很要一些整合沉澱,二是自己也得透透氣,好預備下一輯日誌。

路德的《論貿易與重利盤剝》實在是「寶」,它給我以超然博大的眼界,不但讓我洞悉這五百年來的世情,更讓我參明了一個「不解之迷」──

什麼是「那攔阻他(大罪人)的」?

帖後 2:1-8 弟兄們,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裡聚集,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我還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把這些事告訴你們,你們不記得嗎?現在你們也知道,那攔阻他的是什麼,是叫他到了的時候才可以顯露。因為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只是現在有一個攔阻的,等到那攔阻的被除去,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

我聽過太多這路鬼話,說資本主義並不邪惡,至少並不特別邪惡,因為人類自古以來都貪財好利,並都因貪財好利而殺戮掠奪。反之,發明了「偉大的資本主義」後,人類的貪財好利就被引導向一個「理性」的、「系統」的、「有益」的方式上面去,結果是造就了近代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繁華進步云云。

誰不知道「人類自古以來都貪財好利,並都因貪財好利而殺戮掠奪」?可是,在歐洲資本主義被「發明」出來以前,「古人」的貪財好利還是相當含蓄的,在宗教(基督教以至一般宗教)及道德的各道堤防下,還不至決堤氾濫不可收拾。人對「天」或「上帝」多少仍心存信仰或敬畏,並未全然迷信「財富」及財富帶來的「安全」,更不相信運用各式「財技」就可掌握自己甚至別人的命運。

古人自也是罪人,但如此「境界」之「貪利狂妄」卻是不曾有過的,至少不可能存在於大多數人心中。只是歐洲自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被發展起來後,「貪利狂妄」的「暗黑之靈」很快就主宰人心,很快就蔓延整個歐洲甚至蠶食教會,最後禍延普世,至無可收拾。這就替那「大罪人」之登基奪權,預備了道路。

我越發相信,路德及他的「理財神學」就是「那攔阻他的」,或說「最後的攔阻」。

五百年前,路德高呼吶喊,為的便是「攔阻」一整個歐洲(所謂基督教世界)走向背棄信仰貪暴無道的自毀之路,但路德的「攔阻」顯然無效,更被欺師滅祖的清教徒「開除出黨」,甚至被別有用心者羅織以「反猶」的可怕罪名。

路德及他的「理財神學」這「攔阻他的」既「被除去」,「貪暴之靈」就可操縱人心,商人財團亦可「順利」操控教會駕馭世界,就演成今天「終極反叛」之死局。

說簡單些,就是五百年前,這世界已經進入「末期」或「瀕死狀態」,因為一直以來勉強能以「攔阻」人類過分「貪利狂妄」的「傳統力量」被逐一瓦解,連路德的大聲疾呼這「最後攔阻」都喚不回來。世界從此走上反叛自毀的不歸之路。

……

絕境逢生

說來黯然,就是十九、二十世紀的所謂「近代西方宣教運動」,就是在這樣的「瀕死狀態」下進行的。我的意思是,其時的西方教會本身已經「中毒甚深」,故由它們輸出的「基督教」,其「含菌帶毒」的成分究竟有多高,可想而知。

卻幸我們天父有不測的仁慈與旨意,西方人把「含菌帶毒」的所謂「福音」傳到我們中國之前,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早已在不知多少年前的遠古,領受過第一波福音──這福音具體反映於華夏先秦文明中「敬天畏命」的信仰情操裡。

我接受的原本也是「含菌帶毒」的「西化福音」,可是我內裡的中國心靈卻似有一種「防毒機制」,與之格格不入,結果我只吸收了未有「含菌帶毒」的一小部分,卻幾乎過濾了它的全部「西化原素」,並以我的中國心靈──忠君愛國念父思鄉安分知命悲天憫人等等思想情志,重讀聖經重解福音甚至重新演繹「父」,這就構成俄網的整個信仰規模。

近日香港鬧著什麼「鉛水風波」,說明了「無毒的水通過帶毒的喉管也會帶毒」的簡單事實,「近代西方宣教運動」傳來的「福音」之「含菌帶毒」,就是這個樣子的了。不過,我們的天父卻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奇妙作為,就是祂竟有法子叫「有毒的水通過能解毒的喉管變回為無毒」,俄網就是見證,信不信由你。

 

 

 

最愛路德笨小孩(後記二)               2015 年 10 月 9 日(週四)

最後「攔阻」(續)

究竟「那攔阻他的」是什麼呢?今天補充一下。請大家先看一段經文及參考相關的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圖(特別留意紅色箭頭)

徒 16:6-10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

閣下要是心清眼利,再配以使徒行傳16至18章及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信息,就該明白上述經文並不只是說保羅如何及因何選定他的「宣教路線」,更是要告訴我們「那攔阻他的」究竟是什麼,並且為什麼要先把「它」傳到歐洲(西方)去。

首先,我們發現上帝(聖靈、耶穌的靈)的「帶領」很奇怪,祂不許保羅往「東方」的庇推尼去,卻步步「迫」他往「西方」走,並最遠去到「哥林多」,最後保羅更在哥林多停駐達一年半之久。

要言之,基督教會最先「紮根西方(歐洲)」,影響以後二千年的教會史以至世界史,這一「帶領」是極為關鍵性的一步。

好了,問題是上帝為什麼這麼著意要「迫」保羅往西方走,並最終借此奠定基督教會最先「紮根西方(歐洲)」的世界格局?

……

大家注意一點,就是論到「大罪人」及「那攔阻他的」的信息(帖 2),是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而帖撒羅尼迦教會正是保羅在這次行程中建立的,並且兩封帖撒羅尼迦書信都是保羅稍後停駐哥林多期間寫的。

這段期間,究竟發生甚麼事,讓保羅那樣著意向撒羅尼迦教會提到「大罪人」及「那攔阻他的」的信息呢?

第一是我們發現有一夥「猶太人」一直在破壞保羅的福音工作,由腓立比「搞」到庇哩亞,叫保羅十分憎惡。隨後保羅到了哥林多的會堂向猶太人傳福音,猶太人還是抗拒,以致保羅極其憤怒,說: 

徒 18:6 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這期間,保羅對猶太人的憤怒甚至絕望,亦見於帖撒羅尼迦前書裡:

帖前 2:15-16 這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

……

不過,除了猶太人一直破壞抗拒,極為可憎外,外邦人也不見得好。保羅去到雅典,先是看見滿街偶像,「就心裡著急」(17:16),後來又發現雅典人對「宗教信仰」如何東拉西扯漫不經心,終是極其「無癮」地離開雅典。最後去到哥林多,可是這哥林多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啊!那是個繁華縱慾的都會,民風十分腐敗。大家只要看看後來的哥林多前後書,就知哥林多人如何把保羅氣得死去活來。

分析至此,大家終於明白上帝為什麼「帶領」保羅「西行」而非「東進」嗎?

那真相分明就是:

當時以雅典及哥林多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心」,在宗教以及道德上都尤其敗壞──甚於當時的東方世界。靈意地說,即是眾多「反叛的靈」已經潛伏在西方(歐洲)文明之中,為免牠們過早作惡太甚,天父上帝就「迫」保羅把「福音」──就是「那攔阻他的」首先傳到西方(歐洲)去。等到「那攔阻他的」被除去,即中世紀晚期開始「福音失效」以後,就再也攔不住那一眾「反叛的靈」為非作惡,把歐洲以至全世界引上「全民造反」的不歸死路。

這裡有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就是許多人以為「西人」首先領受福音,是因為他們比較「優越」,或至少領受了福音之後就比全世界的「異教徒」都「優越」。敬告諸君,你最好把這種「西方優越論」丟到垃圾桶裡,因為「西人」之所以先領受到福音,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特別好」,倒是因為他們「特別壞」,壞到甚至受福音洗禮二千年,也可以千年道行一朝喪。「西人」的劣根性極深,只待那「攔阻」一去,一夜之間就會固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表面的「紳仕體面」全不管用。不過這亦見天父的悲心與大智,祂把福音(那攔阻他的)先傳到西方(歐洲)去,就是免得「西人」過早全幅敗壞自毀毀人。

好了,「西方文化土壤」本身已夠極其惡劣,最慘是還有一夥作惡多端的「猶太人」來顛覆破壞。假如沒猶太人的顛覆破壞,福音或者可以在西方「落戶」得好一點,「西人」的品性或可得到較好的改造。可恨又是這些猶太人,不念祖宗過錯,不甘默然伏罪,反常思反抗叛變,更發明出各路巧詐財技,足足敗壞了福音在西方(歐洲)千多年的工夫,使「那攔阻他的」終被除去,先而敗壞自己,繼而敗壞歐洲人,終而帶壞全世界,走上「全民反叛」的自毀之路。

大家終於看明那個「格局」沒有?

原來,西方古文明本身就是一個「邪惡淵藪」,猶太人(準確說是跟撒但一夥的「假猶太人」)想利用這個「賊窩」作為基地,先是蠶食歐洲進而併吞世界,天父上帝早知道他們有此「不法的隱意」,於是差保羅用「福音」暫時「攔阻」他們,直到末世他們惡貫滿盈必招報應的日子。

……

明後兩天老例休市,下週一開始新的一輯日誌。